当前位置: 首页> 学科建设> 临床诊疗与研究中心

艾滋病临床诊疗与研究中心(地坛医院)

     首都医科大学艾滋病临床诊疗与研究中心成立于2016年7月,中心挂靠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 中心的合作医院是北京协和医院和解放军302医院 。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是具有70年历史的三级甲等医院,一直在全国传染病专科社会声誉及排名中名列三甲。感染中心是国家和北京市重点专科,拥有国家卫计委和北京市传染病质量控制中心、首都医科大学传染病研究所、北京市新发突发传染病研究重点实验室和临床药理基地等。先后承担了“十五”攻关、“十一五”、“十二五”艾滋病重大专项、“863”、“97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等科研项目。与英国牛津大学、美国斯坦福大学等多家高校有长期科研合作。依托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雄厚的综合实力,中心拥有优越的临床和学术研究条件:超过4500个HIV/AIDS长期ART和随访的患者以及迅速增加的门诊量;相关病床(包括重症病床)达120张;首医传染病研究所和医院包括心内科、呼吸内科、消化内科、普外科、神经外科、骨外科、泌尿外科、儿科、妇产科、五官科等齐全的综合科室,为艾滋病的诊疗和研究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和保障;以张福杰和赵红心主任为首的研究团队从事艾滋病诊疗和研究多年,全院拥有博士点三个,具备正高和副高职称的相关研究人员20余人。

  治疗研究成果及现状

  目前承担和参与的与艾滋病相关的科研项目

  1.“十二五”重大专项:艾滋病儿童抗病毒治疗策略的研究(张福杰PI);新生儿功能性治愈的研究(张福杰子课题);成人艾滋病适宜治疗策略研究与应用 (赵红心子课题);北京市朝阳区艾滋病和病毒性肝炎等重大传染病综合防治示范区建设研究 (赵红心子课题);

  2.国际合作项目:Clinical trial of CNS Penetrating ART to Prevent and Treat NeuroAIDS in China (NIH RO1,中国PI);应用ddPCR技术对脑脊液及外周血抗病毒治疗病毒进化研究(NIH RO1)THE TREAT ASIA HIV OBSERVATIONAL DATABASE(PI);全球多中心DAWNING项目中国负责人(DTG二线临床试验,中国PI);

  3.国家自然基金:核磁共振影像和脑脊液指标与HIV相关性神经认知障碍的相关性的附加研究(NIH /国自然);基于胸腺恢复的AIDS患者T淋巴细胞受体库多样性研究。

  正在和计划中的临床研究

  1.前瞻性研究:急性HIV二种治疗方案治疗对神经认知障碍的对照研究(NIH);整合酶抑制剂MSM药物预防的研究;非核苷类抑制剂依菲韦伦(EFV)600mg对照400mg安全性和疗效的研究;HIV合并结核及非结核分枝杆菌的临床特点和诊断;HIV合并病毒性乙肝和丙肝;HIV和性传播疾病(北京);前瞻性高CD4早期抗病毒对照推迟治疗的对照队列研究(市科委,佑安PI);

  2.回顾性研究:艾滋病住院患者机会感染谱和死亡谱的研究;抗病毒治疗病死率变化和风险因素的回顾性队列研究;HIV肾脏疾病;艾滋病马尔尼非青霉菌病的特点和风险因素(全国网络)。

  正在和计划中的实验与基础研究

  应用ddPCR技术对脑脊液及外周血抗病毒治疗病毒进化研究(NIH RO1,中国PI);ARV线粒体毒性(“十二五”儿童重大专项);HIV/AIDS免疫炎性反应的研究(免疫重建不良);应用二代和三代测序(NGS)开展HIV原发性耐药和抗病毒治疗失败的耐药研究;HIV储存库(“十二五”)。

  远期研究目标

  建成全国最强、全球有竞争力的艾滋病临床诊疗与研究中心。立足北京并为全国的疑难HIV/AIDS患者提供感染科为主的多学科、最优质的医疗诊治服务并开展临床和基础相结合的科学研究。开展多学科艾滋病、合并症与相关疾病研究,如心脏、代谢、肝脏、眼科、口腔等。积极与各地医疗和科研机构开展区域和全国性研究,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并努力开展国际合作研究。

  主要专家介绍

  张福杰教授,医学博士,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感染临床和研究中心主任,首都医科大学艾滋病临床诊疗与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大学医学部和首都医科大学传染病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主持 “十五”、“十一五”(2800万)、“十二五”(1470万)国家科技重大专项,“973”子项目负责人;主持和参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的多项艾滋病研究项目;在柳叶刀、柳叶刀传染病、内科年鉴(Ann Intern Med)等中外杂志发表英文论文93篇。

  担任世界卫生组织(WHO)耐药委员会委员、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感染病学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性病艾滋病协会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卫生计生委艾滋病临床专家工作组组长、中华传染病与寄生虫分会艾滋病学组副组长、柳叶刀HIV(Lancet HIV)国际委员、JAIDS、AIDS Patient Care and STDs 等编委。担任国家科技奖励专家、“北京市自然基金”、“ 浙江科技”评审专家等。

  赵红心教授,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感染性疾病诊疗与研究中心副主任、首都医科大学艾滋病临床诊疗与研究中心副主任。

  从事传染病临床工作27年,近17年主要从事艾滋病的临床、科研和教学工作,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其中SCI论文20余篇,涉及临床、基础以及社会学等领域。目前主持的项目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美国NIH课题两项、首都医学发展基金一项。

  担任卫计委疾病专家组成员、中华医学会感染分会艾滋病学组委员、北京市防痨协会常务理事、中国艾滋病性病杂志常务编委、中国防痨杂志编委。

  王福生院士,中国科学院院士、主任医师。解放军第302医院感染病诊疗与研究中心主任、中国人民解放军传染病研究所所长、首都医科大学艾滋病临床诊疗与研究中心副主任、全军科技领军人才、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 

  擅长病毒性肝炎、艾滋病和疑难危重肝病的临床诊治工作,并结合临床难题开展研究,开拓了疑难肝病和艾滋病细胞治疗与研究的新方向。

  担任国家传染病重大专项整体专家组专家、国家干细胞临床研究管理专家委员会专家、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副主任委员等学术职务。

  李太生教授,医学博士,北京协和医院内科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协和医院感染内科主任、首都医科大学艾滋病临床诊疗与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候任主委兼艾滋病学组组长。

  1997年在国际上提出了艾滋病免疫重建理论,为艾滋病人打开希望之门;国家传染病重大专项艾滋病治疗项目负责人,引领了近十年来我国艾滋病的临床治疗。入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和国家“万人计划”首批“科技创新领军人才”。

  在科学、柳叶刀等杂志上发表论文300多篇,多次获得国家和省部级科技进步成果奖。曾获得2016年法国医学科学院塞维雅奖、吴-杨医学药学奖。被评为卫计委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等。

  曾辉教授,医学博士,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传染病研究所所长、教授、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北京市卫生系统高层次人才培养计划感染免疫方向学科带头人、新发突发传染病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三级实验室(感染免疫)主任。

  主持国家级科研项目、省部级科研项目及人才基金项目多项,科研项目《维甲酸诱导HL-60细胞凋亡及其对Bcl-2和Fas 表达的影响》获得北京市科技进步三等奖,发表SCI论文49篇。

  担任《中华实验与临床感染病杂志(电子版)》编辑部主任、《中国肝脏病杂志(电子版)》编辑部主任。

  郜桂菊教授,博士研究生,主任医师、首都医科大学传染病学教授、北京大学医学部传染病学副教授、北京大学医学部硕士研究生导师、首都医科大学艾滋病临床诊疗与研究中心秘书。担任中国民族医药学会传染病分会理事、中国艾滋病性病协会病毒免疫学组成员、中国皮肤性病杂志的在线审稿专家。

  致力于艾滋病的抗病毒治疗的疗效及毒副作用的监测与研究、艾滋病机会性感染及肿瘤的诊治研究。参与了国家“十五”、“十一五”、“十二五”科技攻关、卫生部及北京市科委课题研究及临床新药验证等的科研工作。发表专业论文30余篇,其中SCI论文8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