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学科建设> 重点学科>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

中医肿瘤病学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肿瘤科成立于1968年,是国内成立最早的中西医结合肿瘤防治研究机构之一。设有门诊、病房、介入室、热疗室、超声聚焦室、郁仁存名医传承工作站、肿瘤研究室和肿瘤重点学科实验室。1990年获批硕士点授予权,现有博士生导师1名,硕士生导师4名。目前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肿瘤重点专科强化建设单位,北京市中医药肿瘤重点学科和重点专科,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肿瘤医疗中心,首都医科大学肿瘤学系成员单位。2009年获批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肿瘤重点学科
皇城根集体照 中药传统制剂
  
肿瘤科在职医护人员40名,其中医生19人,主任医师5名、副主任医师6名、主治医师6名、住院医师2人,在职医生博、硕士学历的比例超过70%。拥有病床68张,年收治住院患者近1500人次,是国家新药临床药理基地,开展了10余项临床协作项目,目前在研的国家及省部级等课题5项,其他课题12项,课题经费超过300万元。近五年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80余篇,编写并出版肿瘤论著4部,毕业博士研究生3人,硕士研究生24人。组织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3次,北京区域性学术交流10余次,参加国内外重要学术交流会议70余人次。为加强重点学科对基层医院的辐射作用,定期派专家前往延庆、朝阳、房山中医院进行出诊、查房等。

  经过近50年的临床积淀和探索,肿瘤学科形成了稳定的学术研究方向。即常见恶性肿瘤中西医结合规范化诊疗方案评价;中药抗肿瘤的效应机制研究;中医药防止恶性肿瘤并发症作用研究;中医肿瘤基础理论研究,目前在研课题均围绕研究方向开展。同时,在学术带头人郁仁存、学科带头人王笑民的带领下,总结出以下临床特色及优势:

  理论创新:郁仁存教授编著的《中医肿瘤学》是国内首部中医肿瘤专著,该专著首次对中医诊疗肿瘤的理法方药进行了系统全面的总结,为我国中医肿瘤学科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在国内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先后提出“内虚学说”、“气血学说”、“平衡学说”、“肿瘤虚、痰、瘀、毒病机”等理论,在中医肿瘤界产生影响。

  益气活血解毒法抗肿瘤:近20年来,肿瘤科一直致力于“益气活血解毒法抗肿瘤”的研究,被公认为国内最早开展“益气活血解毒法治疗恶性肿瘤”的研究单位之一。围绕恶性肿瘤气虚血瘀证,从整体、细胞、分子水平研究中医益气活血解毒法的抑瘤抗转移作用;从免疫调控、血流变、肿瘤多药耐药逆转、细胞凋亡等方面阐述疗效机制。

  “肿瘤绿色治疗”模式:即肿瘤微创治疗+中药治疗模式。已开展肿瘤血管介入治疗已经10余年,涉及病种和数量在同级中医院中居于先进地位。近年来,先后引进肿瘤热疗、超声聚焦治疗、射频治疗仪等先进微创治疗设备,同时结合中医手段开展中晚期肿瘤的治疗研究,发挥协同增效减毒的效应,丰富了晚期肿瘤治疗方法和手段,实践了高效低毒的“肿瘤绿色治疗”理念。

  优势病种规范化治疗:坚持中医理论为指导,应用中医及中西医结合手段,结合现代科学及现代医学的方法,以乳腺癌、原发性肺癌及结直肠癌为中医治疗优势病种,针对中晚期肿瘤患者生存期短、术后患者易复发转移等特点,以改善症状、提高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期为切入点,发挥中医优势特点,提高临床疗效。

  特色制剂和疗法治疗肿瘤相关并发症:发挥中医简便廉验的特点,针对肿瘤和肿瘤治疗相关并发症,综合运用内服、外用、非药物疗法进行有针对性干预。依托北京中医医院特色和优势,应用医院特色中药(院内制剂)以及非药物疗法治疗肿瘤各种并发症,如:黑绛丹外用治疗放射性皮炎、芙蓉膏治疗化疗引起的静脉炎、中药泡洗治疗化疗药物所治外周神经炎、中药联合理疗治疗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