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学生工作> 主题教育> 博士生实践团

送医送药六盘水,知行合一固初心—首都医科大学2016年博士生社会实践团

 

送医送药六盘水,知行合一固初心—首都医科大学2016年博士生社会实践团

  为响应团中央和团市委的号召,以实际行动践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在我校各级领导和校团委、各学院的大力支持下,研究生思想工作部精心挑选20名研究生,与4名本科生一起,于7月中旬赴贵州六盘水,开展了“借优势义诊六盘水,重民生助力十三五”主题社会实践活动。

  此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一是前期筹备阶段。按照北京市的统一安排,在校团委的帮助下,研究生思想工作部与贵州省六盘水市完成对接,筹建博士生社会实践团赴六盘水进行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在成员选拔过程中,明确了专业学位、执医资格、博士优先、优秀硕士补充的原则,兼顾六盘水地区的需求,精心挑选内、外、妇、儿、眼科、耳鼻喉、中医等十余个专业共计20名研究生参团。之后与校团委共同完成了药品选购、服装分发、成员分组、保险购买等工作,对所有参团学生进行培训,讲解了社会实践(尤其是义诊)中的注意事项。整体上做到了全面细致,着重强调了出行安全。通过正式函件与六盘水团委进行对接协调,充分了解当地常见病和需求量较大的药物,反复斟酌,最终确定了日程安排等重要事宜。

  二是组织实施阶段。实践团成员分为医疗、物资、宣传三个组,在执行社会实践任务时每名成员各司其职、井然有序,整体上做到了统筹考虑、分工明确,并能够根据实际情况适时调整。在六盘水期间,实践团成员与钟山区人民医院青年医生进行了座谈,并深入各科室进行交流和查房,先后到汪家寨镇、大湾镇、钟山区人民医院新院区、大河镇四地开展义诊咨询,进行健康宣教。每到一地,都有周边群众络绎不绝前来咨询、求诊,人数众多但秩序井然。本次实践服务六盘水群众约1400人次,免费发放、赠送药品近8000元。

  此外,实践团首次尝试开展了医学知识的科普讲座,七名同学就自己的研究内容为当地的医务工作者做了精彩的报告,获得了热烈欢迎。研究生思想工作部设计并为每名学生发放了《实践日记》,以便学生们能随手记下实践中的点滴感悟。在义诊的日子里,实践团深切感受到了六盘水人民的热情、真诚,为他们的“三线精神”和尊医重道所深深感动。

  三是思考总结阶段。该阶段贯穿整个社会实践始终,从前期筹备到结束返京,发现问题随时思考解决,进行归纳总结。返京之后,每名参加社会实践的同学都撰写了实践感想,将此次社会实践的得失认真记录下来。

  此次社会实践在历年社会实践的基础之上,结合本年度实际情况,形成了团队特色,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三点:

  一是引入医疗科普,创新宣传途径。历年的博士生社会实践团,除了各专业研究生义诊时“顺便”宣教之外,对医疗知识的宣传仅有发放常见病宣传材料一种途径。2015年,我校举办了首届研究生科普精英争霸赛,参赛选手就所学专业深入浅出地进行了科普讲座。鉴于此,在今年的社会实践中,研究生思想工作部引入了医疗科普,在六盘水为当地医务工作者先后举办七场讲座,或介绍前沿、或讲授经验,内容上涵盖了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耳鼻喉、中医等六方面,深受当地好评。

  二是佩戴党团徽章,紧跟时代步伐。暑期实践正值“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全面开展的期间。研究生思想工作部紧跟时代步伐,为团队成员准备了党徽和团徽,要求在社会实践中,共产党员佩戴党徽,共青团员佩戴团徽,亮身份做表率,更好地为人民服务、接受人民监督。实践证明,团队中的党员起到了很好的带头作用和榜样作用,处处争先,团结队友,帮助团队更好地完成了社会实践工作。

  三是制作《实践日记》,创新记录形式。今年的社会实践中,研究生思想工作部首次尝试了《实践日记》的记录形式,日记内容包括团队信息、基本行程、每日一记等内容,以便学生们能随手记下实践中遇到的特殊病例和点点滴滴的感悟。

  此次社会实践收获颇丰,成果喜人。

  对学校和研究生院而言,六盘水是六七十年代“三线建设”时期成立的新兴城市,这是我校首次赴“三线”地区送医送药开展义诊活动。通过此次主题社会实践活动,认识了六盘水地区的医疗卫生状况和当地对医疗人才的渴求,了解了“艰苦创业、团结协作、开拓创新、无私奉献”的三线精神,参加实践的师生都得到了内在的洗礼。同时正在努力建立六盘水社会实践基地。

  对参加社会实践的研究生而言,收获的不仅仅有团队精神和对自身所学知识技能的检验,也不仅仅是认识社会回报社会,更多的是很多学生在与患者的交流中都升华了“扶伤济世,敬德修业”的校训,在心灵上对医生这一崇高职业有了再认识。恰逢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通过研思部和校团委的引导,大家对热爱祖国、珍惜和平也有了新的、更深刻的认识。

  研究生思想工作部认真总结了本次社会实践的点点滴滴,形成了总结材料,制作了电子版的感想集、相册和微视频,留给同学们作为纪念,同时也为今后的社会实践活动提供借鉴。

  在社会实践期间,医患之间碰撞出不少感人瞬间,被实践团成员深深地印在了脑海里。

  医疗组的程海艳同学谈到,作为皮肤科医生的我,在钟山区人民医院、水矿总医院、大湾区医院、大桥堡社区等见识到了当地的有皮肤困扰的患者,有的非常严重了才来就诊的,有单纯瘙痒来就诊的,有就诊好多次仍未果的希望有个“准话儿”的,有八十老妪,有两岁小儿,还有孕妈妈,在我们到达之前就排满了人,感受到了当地人民对疾病诊治的迫切,也感受了强大的责任感,无论在室内还是在室外,都有当地安排的维持秩序和帮助解释当地方言的工作人员,很暖心,虽然经常咨询到中午十二点以后,仍然是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解决更多的问题。我们每个人都很努力、很专心,“收工”时经常发现手边的水连瓶盖都还没顾上打开。

  医疗组的张豪杰同学写到:“我们到每个卫生院时,还没下车就看到广场上排起了条条长龙,可能要走很远的父老乡亲早已等候在这里,让我在心里暗暗告诉自己要尽己之能,为他们看好病;看病过程中碰到有不少没什么大问题的,但朴实的父老乡亲告诉我‘你们都是北京来的大专家,我就想让你给我看看有什么病没’,‘大专家’一词我为自己汗颜,但乡亲们的原生态信任之情让我内心久久不能平静,面对这样的信任、托付,我有何理由不更加好好学习、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好好服务亲爱的乡亲呢?”

  负责药品发放的那春霞同学谈到,“最开心的,是乡亲们从我手里拿到了对症治疗的良药,我为他们耐心的讲解用药的方法和剂量,一个接着一个,直到我们带来的药品发放完毕。最难过的,是乡亲们拿着团队大夫开的处方,上面写着要去医院做进一步的检查和治疗,而乡亲们却问我,能不能先拿点药吃上……在这个交通闭塞的镇子里,许多老人不认识字,也听不懂普通话,他们有的积劳成疾,儿女不在身边,有的身患重病却只能扛着拖着,临走时他们用真挚的言语对我们说着谢谢。”

  宣传组的杨显同学在实践中“客串”分诊,在后来的回忆中,杨显描述到,“在当地医务人员和消防官兵的协助下,依然面临着巨大的压力。语言不通、人员众多等问题,让我曾有过放弃的念头。但看见学长学姐们在面对大排长龙的患者依旧耐心诊疗的时候,深深的自责了一下我的脆弱,转过身继续投入到分流病人的工作中,为身后这些白衣卫士们减缓压力。”

  类似的感动比比皆是,同学们在这种感动中忘却了大城市的医患矛盾,净化了“扶伤济世”之心。

  在新媒体应用方面,微信成为了我们社会实践的一部分。

  每天的义诊情况,被指导教师张蕊杰副院长写成了诗发在朋友圈里,每一条都被大量点赞、评论和转发,就诊民众之多、就诊意愿之迫切、义诊阵容之强大、义诊诗歌之“优美”,在圈子里引起了不小的“轰动”。

  每天晚上,团队通过微信群强调第二天的安排的注意事项;每天白天,通过微信群辅助点名;义诊间隙,大家在微信群里交流特殊病例、即时感受。

  此外,还有百度云盘,承载了团队所有的照片,以供团队成员下载使用。

  2016年博士生社会实践团在六盘水社会的实践非常成功,团队得到了当地卫生系统和群众的高度认可,为学校树立了良好的形象;成员们看到了西南地区医疗的现状,用实践检验了自身所学,强化了团队精神和爱国精神,巩固了最早选择学医时的那颗纯洁、奉献之心。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