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学科建设> 重点学科>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

临床中药学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药学部于2012年9月被确定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临床中药学重点学科培育单位。

学科梯队建设合理,发展方向明确,人才队伍46人,45岁以下人员占74%,本科以上人员占75%,正高职称8人,副高职称6人,中级、初级职称32人。团队在学科带头人的领导下,重点培养年轻后备学科带头人及选拔新的后备学科带头人,提高后备学科带头人的科研、教学及管理等方面的水平,使之成为在国内临床中药学卓有学术影响的著名学者,为以后负责和指导本学科学术发展的各项工作奠定基础。

参加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临床药学重点专科协作组会议 实验室建设初步完成
本学科目前已经初步建成具有稳定学科研究方向、中药特色炮制技术、人才培养创新模式,在本地区具有较为领先优势和示范作用,并在全国具有一定影响的临床中药学科。科室发展近50年,自八十年代初期逐渐形成了稳定的科研方向,并建立了一支老中青团结协作的创新型研究团队。与临床合作形成约192种特色制剂。2011年先后被授予北京市药剂质控中心主任单位、北京市示范中药房,并成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学科团队多年来不断进行文献整理工作,正在建立中药材、中药饮片和中西药合理使用数据库,为临床研究中药合理使用,提供了数据支持。并以院内制剂研发、中药临床药学服务,中药饮片炮制后成分及疗效质量研究与控制为主要研究方向。本学科在多层面进行人才梯队的建设,包括名老药师继承及继续教育等,培养具有国内较高学术地位的学科带头人,国内卓有学术影响的后备学科带头人及学术骨干。

目前承担区级继续教育项目3项,近五年承担省部级研究项目5项,本单位研究项目3项,获省部成果奖2项,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编写教材1部,多数研究成果都获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与院内其他重点专、学科及首都医科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和北京中医研究所建立了较密切的学术联系与科研协作。

负责重点专科协作组“白疕”(寻常型银屑病)组的牵头工作。与小组八家成员单位共同完成了“白疕”(寻常型银屑病)的用药指导方案的编写(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天津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武汉中西医结合医院、北京宣武中医医院、新疆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南京市中医院、黑龙江中医研究院、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二院)。

学科凝练形成以下三个研究方向:

①含毒性药材制剂的毒理及临床使用的安全性研究

②汤剂不同煎煮方法的转移率和临床疗效的对比研究

③中药饮片炮制前后所含成分对比分析的研究

特色优势:

(1)学科带头人的学术发展方向与学科发发展方向紧密契合。

(2)实验室建设初步完成

(3)人员结构渐趋合理

(4)部分工作已逐步开展

  临床中药学将多层面进行学科人才梯队的建设,包括名老药师继承及继续教育等。培养具有国内较高学术地位的学科带头人,形成自己独特的学术思想。学科建设将在含毒性药材制剂的毒理及临床安全性研究、汤剂不同煎煮方法的转移率和临床疗效的对比研究、中药饮片炮制前后所含成分对比分析的研究等方面发挥中医药学科领先地位。完善并争取建设临床中药学重点研究室,建设学科科学研究的研究室或等级实验室,为稳定的科学研究方向建立实验平台,为学科人才培养建立服务平台,为技术培训建立推广平台,实现学科的学术带头作用。以科学研究作为学科发展的基础,争取申报重大、重点研究项目,争取学科建设过程中获得省部级科学研究成果。积极参加相关的国内外学术交流,每年组织学科带头人参加国际、全国学术会议;后备学科带头人及学术骨干每年均有参加全国学术会议的机会。具备举办全国性学术会议的能力。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