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学科建设> 重点学科>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

中医传染病学—培育学科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传染病重点学科成立于2009年,由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中西医结合中心及地坛医院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感染免疫实验室(三级)组成。本学科拥有北京中医药大学、首都医科大学博士研究生培养点,是全国唯一能够培养中医博士究生的传染病医院。同时拥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感染免疫实验室(三级)、是国家及北京市中医药管理局传染病培训基地、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传染病协作一组组长单位
王国强部长等领导视察地坛医院中西医结合中心 中西医结合中心查房病例讨论
  本学科共50人,平均年龄38岁,博士7人,硕士12人,正高职称7人,博士研究生导师2人,硕士研究生导师5人。国家级名老中医1人,国家级优秀临床人才1人,北京市卫生系统高层次人才1人,北京中医“125”人才4人,名老中医学术继承人1人。北京市中西医结合传染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1人,北京中医肝病专业委员会副主委2人,国家级专业委员会副主委2人。
  做为首都医科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硕士、博士研究生培养点,本学科至今招收研究生49人,其中北京中医药大学31人,首都医科大学18人,其中在读博士研究生3人,在读硕士研究生27人,已获博士学位3人,已获硕士学位16人。近三年来接收进修医护人员共56人,覆盖省市达50个。
  近三年来承担科研课题23项,其中国家级8项、省部级3项、地市级12项,其中包括国家自然基金面上项目2项、北京市自然基金1项等,总科研经费3000余万元。近三年来在国内核心期刊发表论文40余篇,SCI收录1篇。学科曾获科研成果奖励国家级1项、省部级1项、地市级2项。主编教材包括《中西医结合传染病学》等3部。本学科近三年来发挥中西医结合诊治肝病的技术优势、人才优势、平台优势、组织优势,长期对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山东省中医院等14家单位开展对口支援、诊疗方案技术推广和人才培养。学科积极开展学术交流,近年来以北京市中西医结合传染病学会、北京市中西医结合肝病学会、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肝病专业委员会为平台,举办中西医结合肝病培训班国家级5期、北京市级4期,共培训人数达500余人。同时多次在国际学术会议上进行大会交流,大大促进了学术发展。
  本学科主要研究方向:1、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乙型重型肝炎。2、中西医结合治疗新发突发传染病3、中西医结合治疗艾滋病机会性感染。
  特色优势:
  1、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方面:
  经过几代人努力本专科逐渐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学术思想,在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病学术理论系统化、深入化,及指导临床实践中均具有很强的指导性及创新性。
  (1)提出了“解毒凉血重通腑,健脾化湿顾中焦”的学术观点,丰富了重型肝炎的治疗思路。
  (2)总结归纳出“基于解毒凉血法的病-证-症结合”的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案,降低了乙肝病毒相关的慢加急性肝衰竭病死率。
  (3)对于肝性脑病的治疗,发展了“上病下治”、“釜底抽薪”的方法,特别是改进了“复方大黄煎剂”灌肠方法,使药物直达病所,临床疗效明显提高;针对黄疸在重型肝炎中的特殊作用以及中医在退黄方面的优势,提出了中医退黄作用在于阻断肝坏死的学术思想,提升了中医治疗重型肝炎的学术地位。
  (4)发现MELD评分有助于评价中医药疗效,为中医药治疗重型肝炎病例选择上提供了较客观的参考标准。
  2、中西医结合治疗新发突发传染病(甲型H1N1流感、手足口病合并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手足口病重症:本学科提出手足口病重症为湿热类温病,以湿大于热者居多,提出湿热动风是手足口病重症转化为危重症的核心病机,并通过临床探索出以“风引汤”为主治疗方药,并选择“痰热清”注射剂为主治疗,在温病理论方面有所创新。
  甲型H1N1流感中医药证治研究:本学科首先提出了甲流发病病程的阶段性的分期证治规律,总结了“风热疫毒”致病的特点,率先提出痰中带血等危重症的预警因素,总结了甲流轻症、重症、危重症的病因病机及传变规律,提出了治则及方药。
  3、中西医结合治疗艾滋病机会性感染方面:
  在国内开设了第一个中医药艾滋病专科门诊,对艾滋病急性感染期及艾滋病终末期合并肺部感染、慢性腹泻、复发性口腔溃疡、带状疱疹以及HAART毒副作用(高脂血症、血液毒性、消化道毒副作用、神经系统毒副作用)等开展了较为系统的临床研究,总结了上述不同艾滋病发病阶段的中医药证侯特点,提出了中医药证治方案。
  学科中长期的总体发展目标:以提高临床疗效为目的,以突出中西医结合传染病治疗特色为手段,培养一支技术过硬、训练有素的中医肝病人才队伍;理论有创新、技术有突破、疗效有提高,学术有特色;优势病种诊治能力达到国内领先、亚洲一流水平。力争做到“绩效上台阶、科研出成果、教学有突破、文化保和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