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学科建设> 临床诊疗与研究中心

垂体腺瘤临床诊疗与研究中心

     垂体腺瘤是神经外科常见的肿瘤之一,好发年龄为青壮年,较其他颅内肿瘤对人的身心健康更具危害性,对患者的生长、发育、劳动能力、生育功能等都有严重影响。传统流行病学资料显示垂体腺瘤约占颅内肿瘤的10~12%,年发病率约为0.8~1/10万,但有报道称垂体腺瘤尸检发现率高达14.4%,随机人群MRI检出率为22.5%。国际上多项研究指出垂体腺瘤发生率近年来有逐渐增高的趋势,最近欧洲的一项研究表明有临床症状的垂体腺瘤发生率高达1:1064,神经外科临床实际接诊的患者数量也明显增多。

  目前垂体腺瘤的临床治疗以手术、化疗、放疗等综合治疗为主,临床疗效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但对于部分巨大或侵袭周围结构的垂体腺瘤,治疗效果仍不理想。垂体腺瘤治疗总体复发率约为7~35%。复杂性垂体腺瘤治愈率低,并发症发生率高,威胁人民健康的同时造成沉重的社会负担;在基础研究方面,也发现了许多调节垂体腺瘤发生、进展的关键基因、蛋白质等分子变化,但垂体腺瘤的发生、发展的机制仍未明了。因此,应用不断创新的生命科学理论与技术研究垂体瘤发生、发展的机制及治疗抗性的机理,并进一步探索新的有效治疗方法、发现新的分子标志物是当今垂体瘤研究领域的重大课题。

  北京市神经外科研究所和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同仁医院和首都医科大学三博脑科医院是国内的大型垂体腺瘤临床诊疗及研究中心,具有领先全国的垂体腺瘤临床和基础研究的优势资源。在首都医科大学的倡导和指引下,整合现有研究资源成立了垂体腺瘤临床诊疗与研究中心,积极打造国内垂体腺瘤临床和基础研究发展方向的高端平台。本中心将致力于研发与推广微创神经外科技术,建立垂体腺瘤临床诊疗国家标准和操作流程;同时加强垂体腺瘤发病机制的研究,建立新一代的肿瘤分子分型体系,指导肿瘤个性化精准诊疗。研究中心的定位是依托首医、辐射全国、放眼世界,引领中国垂体腺瘤研究发展方向,建设国内领先、世界知名,以转化医学为特色、国际一流的研究中心。

  (一)工作目标

  研究中心的工作目标是建立国内一流、国际先进的多学科融合的垂体腺瘤单病种临床诊疗与研究中心,争取在3-5年内建成垂体腺瘤外科手术治疗国际示范中心,建立以分子分类为基础的国内领先的全方位综合诊疗体系,同时建成辐射全国的垂体腺瘤高端研究人才培养基地。

  (二)研究方向

  1.制定国家垂体腺瘤外科治疗标准化诊疗方案

  根据已有的垂体腺瘤诊断治疗指南,以及国际垂体腺瘤诊疗的方案,制定并实施我们神经外科治疗垂体腺瘤的诊疗服务方案,便于医生掌握垂体腺瘤诊疗知识,指导我们临床诊疗工作便捷开展,也有利于患者理解垂体腺瘤的诊疗过程,以及有利于患者选择各种方案,避免不必要的医疗。

  2.垂体外科现代微创技术研发、应用与推广

  除垂体泌乳素腺瘤(PRL腺瘤)首选药物治疗,部分无症状的垂体腺瘤可以选择临床观察外,多数垂体腺瘤首选手术治疗。手术方式主要包括开颅手术入路和经鼻腔-蝶窦手术入路,超过95%的垂体腺瘤患者可以通过经蝶手术治疗,后者包括显微经蝶和内镜经蝶两种方式,后者在暴露范围、成像清晰度等方面具有优势,因而内镜扩大经蝶入路可以治疗侵及前颅底、海绵窦、斜坡的垂体腺瘤,拓展了经蝶入路适用范围的同时,提高了手术安全性。

  研究中心将以神经内镜技术为核心,研发神经内镜手术器械、设备,制定以神经导航技术、超声、电生理监测等多种高新技术集成的危险因素预警系统的应用规范与流程,提高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3.分子分类指导垂体瘤个性化治疗

  目前垂体腺瘤临床诊疗手段的选择主要是依据临床、影像和组织病理学检查的结果,但这些指标常不能准确反映和预测肿瘤的生物学行为,对于肿瘤是否侵袭、肿瘤对于化疗、放疗的敏感性、肿瘤是否易于复发等对临床治疗极具价值的关键信息,目前的分子标志物尚不能准确预测,难以据其指导诊疗或准确判断患者的转归和预后,是制约临床疗效进一步提高的瓶颈。

  因此,作为目前临床病理分类的补充,有必要通过对肿瘤分子水平的检测更为客观地对脑肿瘤进行分类和分级,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和方法分析肿瘤标本,甚至是被筛查者的细胞、毛发、血样,在基因和/或蛋白水平上对肿瘤细胞的受体、生长因子、抑癌基因、癌基因等分子变化进行检测,精确地判断某一个体肿瘤的生物学行为,建立指导临床个性化治疗方案特异性分子标志物谱,通过大样本的病例对照研究进一步证实和优化,为疾病的预防、预测、诊断、治疗和转归提供决策依据,继而针对其特异性靶点开发分子靶向药物或设计个体化综合治疗方案,从而使垂体腺瘤治疗进入全新的分子靶向治疗时代。

  4.基于多组学数据的垂体腺瘤基础研究

  垂体腺瘤的基础研究已经取得了一些进展,部分揭示了垂体腺瘤发生和发展的规律。虽然多数研究局限于对某一个或数个基因、细胞因子、信号通路的研究,但垂体腺瘤组学层面的研究也已有相当基础,整体思路上对垂体腺瘤多组学数据进行整合研究的趋势也已初现端倪。因此,通过生物信息学手段整合多层次的研究数据,建立垂体腺瘤的分子调控网络,对其中的关键节点进行识别、定位和功能研究,并进行大规模的临床验证。在后基因组时代,我们在微观策略上对垂体腺瘤部分重要基因和蛋白质进行研究的同时,在宏观策略上建立垂体腺瘤的分子调控网络,通过两者的结合,可能在垂体腺瘤基础研究中取得突破性进展。

  (三)专家团队

  研究中心依托北京市神经外科研究所,整合首医系统优势单位的多学科交叉的人才队伍,包括4个医院,1个研究所(北京市神经外科研究所、天坛医院、三博脑科医院、宣武医院、同仁医院),以及神经外科、神经病理、神经影像、放射外科、内分泌科、眼科、分子生物学等7个学科的专家团队。

  张亚卓,男,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现任北京市神经外科研究所所长、首都医科大学神经外科学院神经外科研究所所长、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内镜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世界华人神经外科协会秘书长。

  【简历】1978.3-1982.8就读于佳木斯医学院医疗系;1982.8-1986.8于佳木斯医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外科工作;1986.8-1989.8至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攻读硕士;1989.8-1992.8在佳木斯医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外科工作;1992.8-1995.7 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神经外科攻读博士;1995.7-1997.4于北京市神经外科研究所就读博士后;1997.4-至今 工作于北京市神经外科研究所,担任副所长、所长职务。

  【主要研究方向、研究内容、主要成果】主要从事神经外科基础与临床研究工作,临床方面在微侵袭内镜神经外科方面为国内领先。对脑肿瘤、椎管内肿瘤、颅内畸形和脑积水等手术治疗方面有丰富的经验。作为国内神经内镜技术的开拓者,在神经内镜技术基础研究与临床应用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为神经内镜技术在中国的发展与推广做出了突出的贡献,神经内镜手术数量、手术质量和内镜基础理论水平均居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基础研究方面,利用国内最大神经外科中心的临床资源优势,以临床需求为核心建立了垂体腺瘤转化医学研究平台,包括全国最大的垂体腺瘤生物样本库(包括1000余例冻存肿瘤标本,5000余例石蜡包埋肿瘤组织和完整临床资料)、数字化病例资源库、标准化的随访流程,以及包括组织病理学、分子病理学、基因组学、转录组学和蛋白质组学多层次基础研究平台,紧密围绕垂体腺瘤的耐药、放疗抵抗、增殖、侵袭等临床关键问题展开研究,应用基因芯片技术、测序技术和生物质谱技术在DNA 、RNA和蛋白质层次对垂体腺瘤分子网络进行了大量的研究,系统的探寻了不同肿瘤亚型分子改变,并对筛选出的关键信号通路(Wnt、Notch、TGFβ、MAPK和ESR等)进行深入的研究,初步构建了垂体腺瘤分子调控网络模型,确定了一部分关键分子,并对其作用机制进行了初步的研究,证实一系列的分子变化可用于垂体腺瘤侵袭、复发、耐药、放疗抵抗亚型的识别。同时项目组对ESR拮抗剂氟维司群治疗垂体腺瘤在细胞学和实验动物水平上进行了深入的研究,证实氟维司群可以有效抑制肿瘤生长,是一种极具临床应用潜力的垂体腺瘤靶向治疗药物。发表SCI论文100余篇,获国家发明专利10余项,主编学术著作3部,主译1部,参编9部。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科技部(973、863)等项目二十余项,累计科研经费9000余万元。

  贾旺,医学博士,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主任医师、首都医科大学神经外科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华神经外科杂志》编辑部主任。现任中华中青年神经外科医师联谊会副会长、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医师分会北京地区专家委员会委员兼秘书、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分会中青年医师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分会医师定期考核编辑委员会秘书长、北京医学会神经外科分会中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1994年开始从事神经外科临床工作,师从我国著名的神经外科专家王忠诚院士和于春江教授,专业方向为颅内肿瘤的应用显微解剖和综合治疗研究。共参加各类手术5000例以上,并在垂体肿瘤、听神经瘤的临床治疗和中枢神经系统的应用解剖研究上有深入研究。2003年入选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2009年在美国BARROW神经外科研究所访问学习;2013年在英国CARDIFF大学外科肿瘤研究所进行脑肿瘤的基础研究;2014年入选北京市“百千万人才”市级人选。近年来共主编专业书籍“显微神经外科解剖学图谱”一部,参加编写专业书籍3部,核心期刊发表第一作者论著20余篇,SCI收录12篇。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首都医学科研发展专项基金、卫生部行业专项研究基金等科研项目9项, 获得北京市科技进步三等奖一项、中华医学科技奖三等奖一项、中华医学科技奖二等奖一项。

  张宏伟,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首都医科大学三博脑科医院副院长。多年来主要从事脑肿瘤的临床治疗,如听神经瘤、脑膜瘤、三叉神经鞘瘤等的手术切除、胶质瘤等中枢神经系统恶性肿瘤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等,特别是对以垂体瘤为主的鞍区肿瘤的诊断、鉴别诊断及手术治疗有自己独到的见解。

  医学成就

  近10余年已完成脑垂体瘤手术1000余例、中枢神经系统胶质瘤手术800余例、颅底脑膜瘤手术400余例、听神经瘤手术300余例和脊索瘤、动脉瘤、颅咽管瘤、脑积水、脑外伤、脊髓肿瘤等神经外科手术580余例,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2014年入选“中国名医百强榜”。

  学术兼职

  首都医科大学第十一临床医学院副院长、首都医科大学三博脑科医院颅底肿瘤病区(神外二病区) 主任、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医师分会微侵袭神经外科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垂体瘤协作组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华中青年神经外科医师联合会常委、《中华外科杂志》第十二届、十三届编辑委员会通讯编委、《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第六届编辑委员会编委、《中国脑科疾病与康复》杂志第一届编辑委员会编委。

  陈革,男,医学博士、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外科主任医师、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医师分会神经内镜专家委员会学术秘书、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内镜专业委员会委员。1992年毕业于首都医科大学,先后到德国、奥地利和日本研修,学习显微颅底外科。擅长垂体肿瘤、三叉神经痛、面肌痉挛、脑积水、颅咽管瘤、听神经瘤、脊索瘤、其它颅底肿瘤的治疗。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