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医科大学临床营养学系于2025年2月正式成立,学系由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宣武医院、附属北京友谊医院、附属北京朝阳医院、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及公共卫生学院等29家首医系统附属医院(临床医学院)、教学医院及校本部学院组成,挂靠单位为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临床营养学系现有委员39名,其中高级职称35人、中级职称4人。学系主任由石汉平教授担任,张军教授、郎韧教授、张立军教授、贾平平教授、余焕玲教授担任学系副主任。学系委员包括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肿瘤、神经精神、公共卫生及膳食等专业方向专家,学系充分整合首医系统各医院临床资源,依靠多学科专业优势,致力于打造国内领先、国际知名的临床营养学科平台。
学系目前拥有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重点实验室(肿瘤特医食品)、肿瘤代谢与营养北京市国际科技合作基地、首都医科大学营养代谢调控基础临床联合实验室,领衔3个大型队列研究:《常见恶性肿瘤营养状况与临床结局相关性研究(INSCOC)》,病例数超过8万人,是目前为止国际最大的肿瘤患者营养数据库,奠定了我国肿瘤营养研究的国际领先地位;《生活方式医学干预改善肿瘤患者结局研究(LIOC)》,病例数超过3万人;《中国精准营养与健康KAP真实世界研究(CPNAS)》,病例数超过50万人,是目前国内最大生物样本人类遗传资源库。创办四本杂志: 《Precision Nutrition 》、《Journal of Nutrition Oncology》、中文核心期刊《肿瘤营养与代谢电子杂志》及《医学参考报-营养频道》。
临床营养学系委员在国际国内各学术机构任职,包括欧洲临床营养与代谢学会(ESPEN)常委、中国抗癌协会副理事长、中国营养保健食品协会副会长、中国抗癌协会分支机构主任委员、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分支机构前任主任委员、常委、委员,《Journal of Cachexia, Sarcopenia and Muscle》、《Nutrition》副主编,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十四五” 规划教材《临床营养学》(第一版)主编及编委等。主编及编委等。
学系将致力于围绕以下方面开展工作:1)创新高水平研究,开展临床营养与其他学科的跨学科、跨领域的合作与交流,实现成果转化;2)培养高水平人才,拓宽人才视野,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复合型人才,提升人才的国际竞争力;3) 创建国家重点实验室,整合各方资源,打造一流的实验平台和科研条件,争取在临床营养基础与临床研究中实现重大突破;4)力争国家医学营养中心,加强临床营养学科的建设和发展,完善临床营养规范和标准。建立临床营养学科联盟,开展多中心临床研究,提高临床营养诊疗水平,为临床实践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
临床营养学系将坚持“以问题为导向、以临床为中心、以科研促发展”的学科发展理念,贯彻“教学、科研、临床协同发展”的原则,遵循学科发展规律,以打造国内顶尖、国际领先的一流学系为目标,充分挖掘和利用学科发展平台,不断进行学科细化、资源整合、优势互补。通过开展多学科联合研究、学术交流与合作、人才培养等措施,推动首都医科大学临床营养学科水平的整体提高,引领全国临床营养学科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