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学科建设> 临床专科院系

临床护理学院

  首都医科大学临床护理学院于2011年10月由26个学系组成,分别为:宣武护理学系、友谊护理学系、朝阳护理学系、同仁护理学系、天坛护理学系、安贞护理学系、复兴护理学系、佑安护理学系、胸科护理学系、三博脑科护理学系、地坛护理学系、儿童护理学系、口腔护理学系、安定护理学系、妇产护理学系、中医护理学系、世纪坛护理学系、康复护理学系、电力护理学系、丰台护理学系、石景山护理学系、潞河护理学系、密云护理学系、大兴护理学系、平谷护理学系、良乡护理学系。共有床位数21,361张,病房634个,覆盖护理学科的所有领域。

  临床护理学院于2005年开始硕士研究生教育,2008年建立护理博士培养点,2009年有两名护理教授遴选为护理学博士研究生导师,2010年开始护理博士研究生教育。于2010年和2011年成为全国首批护理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和护理学一级学科硕/博士学位授权点。2012年成为首批护理博士后流动站。于2006年建立护理研究实验室,2009年扩建为实验护理学研究中心,率先开展实验护理学研究。

  自2002年我国开展专科护士培训以来,九个学系共建立了27个专科护士培训基地,包括ICU专科护士培训基地、急诊专科护士培训基地、糖尿病健康教育师培训基地、手术室专科护士培训基地、肿瘤专科护士认证及PICC置管与维护培训基地等。

  临床护理学院共有护士18,294人,其中一线护士17,467,平均床护比1:0.52。拥有研究生以上学历46人,(本科学历1812人,大专学历9241人)大专及以上学历占61.2%,高于全国各级各类医疗机构50%和全国医院55%的总体水平。共有主任护师14人、副主任护师179人,中级以上职称占护士总数的19.7%。此外,首医系统是全国南丁格尔奖获得者最多的系统之一,共有5名护士先后获南丁格尔获。学院内有33人先后兼任中华护理学会等58个学术组织的正副理事长、正副主任委员、委员和10本杂志副总编、编委等职。一人获2004年英国“贝利马丁奖”和2010年“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是一支学风正派、具有较高学术地位的护理人才队伍。

  目前各学系承担了覆盖护理专业博士、硕士、本科、高职高专、中专、成人学历教育、专科护士培训和继续医学教育等各层次护理教学任务,总计学生数达近3000人。27个专科护士培训基地5年来承担1324人次的专科护士培训任务,同时每年还承担1200余名来自全国各地的进修护士培训任务。

  主编教材33部,参编教材49部,其中1部获国家级精品教材,2部获北京市精品教材。5名教师获北京市中青年骨干教师称号,2名教师在首都医科大学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中获一等奖,1名教师在英语授课比赛中获一等奖。

  2004年获北京市教育教学改革成果一等奖,2005年获国家级教育教学改革成果二等奖,2007年和2008年分别获国家级和北京市特色专业。

  近五年学院承担各类科研项目108项,其中国家级11项、省部级15项、局级24项、校院级58项,总计科研经费1597.27万元。发表论文3095篇,其中核心期刊论文1348篇,SCI论文11篇,总计影响因子13.797,总计他引次数933次(国外引用13次)。

  科研成果获省部级以上科技进步奖5项,其中一等奖1项。护理学科也于2008年成为北京市重点学科。2010年,心血管急危重症研究团队获批北京市“学术创新团队”。另外,心血管呼吸护理的研究成果得到了美国AHA心脏病大会等高层次学术大会的认可,标志着首医的护理研究已经达到国际水平。

  护理学科拥有临床护理学、心理与精神健康护理学、社区与家庭护理学、护理管理与护理教育学四个特色鲜明稳定的学科方向。在学科建设方面,遵循护理学科融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于一体的发展规律,在研究护理现象自然属性的同时,突出护理学科的人文特色。依托临床医学、基础医学和人文社会学科的雄厚实力,在深入分析自身学科优势和特色的基础上,优先发展病人在经历疾病和治疗过程中的生理心理反应及其发生原因、机制、发展规律、护理干预方法的研究以及护理新技术的开发,并开拓性地创建了实验护理学,拓展了护理学研究的方法学,形成了方向明确、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一级学科。

  在科学研究中,坚持以国际学术前沿为目标,以心血管疾病、肿瘤、精神疾病、危重症疾病、HIV/艾滋病等对我国人民身体心理健康产生重大影响的疾病为切入点,开展深入系统的研究,是国内最先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护理学科,也是国内至今为止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数最多的护理学科。

  为了实现上述总体建设目标,临床护理学院在未来五年将实现以下具体目标:建立一个运行良好的管理平台;建立一个能够指导临床护理学院建设和发展的专家平台;建立一个有利于资源整合、符合护理学科发展规律的学科建设平台;打造一支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特别能开拓与创新的护理学科建设团队;建立一种“以病人为中心”、能够使优质护理服务常态化的临床护理模式;建立一个促进护理质量和护理水平持续攀升的长效机制;建立一种能够满足临床对高层次临床专科护理人才需求的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人才培养模式。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