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人才培养> 本专科教育> 特色专业> 特色专业简介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卫生管理方向

一、 专业介绍
        本专业依托的学科是一级学科公共事业管理,二级学科是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其前身是1985年成立的首都医科大学社会医学教研室, 2000年成为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学硕士学位授权点,2002年被北京市确定为市级重点建设学科, 2004年本学科根据学校长远发展规划并入首都医科大学卫生管理与教育学院,完成院系调整。
        专业培养目标。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具有良好的思想品质和职业道德,扎实的卫生管理理论知识和较强的实际工作能力,并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一定的发展潜力的应用型卫生管理专门人才。
二、建设理念
        建设专兼职结合的独具特色的教师队伍;设计独具特色的医学基础课程体系;设计结构合理的专业课程体系;吸收本科生早期参加科学研究。
三、人才培养
        紧紧围绕首都卫生改革与发展对管理人才的需求,以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具有良好的思想品质和职业道德、扎实的卫生管理理论知识和较强的实际工作能力,并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一定的发展潜力的应用型卫生管理专门人才为目标,充分借鉴了国内外本专业较成熟的培养方案,设计出以理论与实践并举且更注重实践能力培养的培养方案。培养方案突出学生人文素质的塑造和学生科研能力的训练,安排学生早期参加科学研究和社会调查,加强学生的工作能力培养。
        1.设计出独具特色的医学基础课程体系:学校为本专业设计出由生物医学基础课程群、临床医学课程群组成的医学基础课程体系,包括形态学概论、机能学概论、病原学概论、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概论、药理学概论、护理学概论、临床医学概论、公共卫生学导论等八门课程,与其他学校的教学计划相比,覆盖了医学教育主要学科的主要领域及必要的知识点,明显减少了课时总量,医学基础课程共减少了300—600学时(与各校相比有所差异)。集全校和附属医院之力建立了适合卫生管理专业的医学课程体系。
        2.设计出结构合理的专业课程体系:本专业的专业课和专业基础课程由五个模块组成,即管理和卫生管理学课程群、经济类课程群、定量分析课程群、方法学课程群、法学课程群,形成了体系完整、结构合理的专业课程体系。通过五个课程群的建设着力培养学生系统的三种知识和较强的两种能力。即经济学、法学和管理学知识,以及调查研究能力、定量分析能力。管理和卫生管理学课程群包括:管理学基础、管理伦理学、管理心理学、卫生事业管理学、社会医学、人力资源管理、卫生项目管理、医院管理学、卫生信息管理、卫生机构战略管理、药事管理学共11门课程。经济类课程群包括:西方经济学、卫生经济学、医院财务管理学、会计学、卫生服务营销管理学、财政与税收、投资学、医疗保险学共8门课程。培养定量分析能力的课程群包括:计算机基础、计算机系统与系统软件、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卫生管理统计学、统计软件包、模糊决策、计量经济学共9门课程。方法学课程群包括:形式逻辑、文献检索、医学科研方法学、资料收集方法与技术、毕业论文观摩与评析、循证医学6门课程。法学课程群包括:卫生法学与卫生监督学、医疗纠纷案例分析、经济法学3门课程。
四、教学团队
        首都医科大学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卫生管理方向)的教学团队是一支职称结构比较合理,以中青年教师为主的教学团队,其中半数以上教师是近几年毕业的博士和博士后人员,他们专业知识扎实,思想活跃,具有很强的发展潜力。近几年学校加强了对他们的培养,采取了送到国外进修学习,在校内以老带新等方式,使他们的教学科研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
聘任兼职兼任教师。聘任首医系统及北京市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中在卫生管理理论与实践方面有突出贡献的专家学者等担任卫生事业管理、医院管理、卫生法学等学科兼职兼任教授共58人。
        建立青年教师规范化培养制度。制定青年教师规范化培养规划和细则,有系统的组织管理、培训目标、培训方式、考核指标等,培养内容包括政治思想、职业道德、教学能力、科研能力、外语水平,对青年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的提高发挥了重要作用。安排青年教师到卫生行政部门、医疗机构、基层行政单位挂职锻炼。实行三轨并进的教学评价方法。建立了学生、同行、督导专家评教的教学评价体系,对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积极鼓励青年教师攻读高一级学位。目前本学科45岁以下的教师未获得博士学位的人员都在攻读博士学位,博士和在读博士占50岁以下专业教师总数的85%。
五、教学改革
        确立课程体系调整与完善机制。课程体系建立之后,遵循认识—实践不断反复的路径,听取各方面的意见,每学期均召开各个年级学生座谈会和教师研讨会,根据座谈会和研讨会得到的信息,积极而审慎地修改课程设置调整教学内容,不断完善课程体系。
积极进行教育教学改革。近年来为了改革完善课程体系和和方法设立了10余项教改课题,大力展开了讨论式教学、角色扮演、案例分析、研究式教学、热点问题辩论等教学方法,促进了学生主动地学习和师生互动,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抓紧教材建设。2004年以来本学科注重做好教材建设,主编、副主编教材9部,参编其它教材12部,是国家“十五”、“十一五”规划教材《卫生事业管理学》的主编单位。
        构建良好的育人环境。本专业每年举办人文社科讲座,请国内外知名学者作为主讲人,使学生获得直接与名家交流和对话的机会,锻炼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通过这些渠道使得学生们更深入地了解并思考卫生管理的前沿问题。
        强化实践教学。本专业重点抓好实践教学,每学期都结合教师的科研课题,组织学生深入到社区、农村、医院进行调查研究,将学到的知识与实践教学活动相结合,既增强了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又学到了科学研究的技能,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完善学习效果评价。改革课程考试方法,为了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本专业改革以往单一的闭卷笔试,增加了专题讨论、查阅文献撰写综述、科研设计、撰写研究报告等多种考核形式,在考核方式的改革上更多地融入对学生自学、分析、总结、归纳等方面能力的综合评定。
六、教学资源
        本专业具有现代化的课堂教学设施,有先进的数据处理室,有多个社区、医院、农村、司法机构作为教学实习基地,这些都为本学科教育教学的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性。实习基地有首医系统的14家直属附属医院,还与北京市卫生监督所、北京市怀柔区渤海镇、北京市华卫律师事务所、丰台区法院、北京市卫生信息中心、杭州创业软件集团有限公司正式签约,使上述单位成为本专业的实习基地。
拥有四个专业实验室,面积合计达到270平方米,拥有万元以上仪器设备合计80余台(件),仪器设备总价值合计284.00万元。其中,计算机房的面积60平方米、万元以上仪器设备的占有量达64台(件)、仪器设备值合计109万元。
七、实践教学
        本专业重点抓好实践教学,每学期都结合教师的科研课题,组织学生深入到社区、农村、医院进行调查研究,将学到的知识与实践教学活动相结合,既增强了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又学到了科学研究的技能,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在最后的毕业实习中实行实习单位和校本部双导师制,每名本系教师负责2—3名学生的实习,强化了对学生的管理和教育,效果颇佳。
        通过抓好课程设置、教材建设,教学、科研、师资队伍建设、学术活动,最后全部落实到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上,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具体表现是学生的毕业论文整体质量高,大多数学生的论文达到优秀和优良,论文的质量在论文答辩时受到评审委员的一致好评。学生在科技文化节知识竞赛、奥运征文活动、“我与院士讲坛”征文活动、“挑战杯”创业设计大赛、大学生艺术展活动中都取得好成绩,并产生一批市级优秀学生干部、国家奖学金、市三好学生获得者。
        本专业的本科毕业生,约1/4考取研究生,40—50%的毕业生被三甲医院录取,其余的学生也都被二甲医院、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区卫生监督所等学生理想的单位录用,毕业生的质量受到用人单位的普遍好评。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