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人才培养> 本专科教育> 精品课程> 精品课程简介

小儿内科学

一、历史沿革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儿科学教研室由我国现代儿科医学创始人诸福棠教授创建,至今已有60余年的历史,诸福棠教授、吴瑞萍教授、邓金鍌教授等儿科知名专家为儿科第一任教师。1942-1951年承担北京大学儿科临床教学;1952-1960年承担北京医学院儿科临床教学;1960年至今为首都医科大学(原北京第二医学院)附属医院,儿科临床教学基地。1979年建立儿科学硕士学位培养点,1985年建立博士学位培养点,1991年设博士后流动站,2007年获批国家重点学科。2008年获批教育部省部共建儿科重大疾病研究重点重点实验室。2009年获批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首都医科大学临床中心儿科分中心)。是卫生部全国儿内科进修医生培养基地,全国小儿内科专科医师培训基地,首医大国家生命科学与技术人才培训基地,全国高等医学教育学会儿科医学教育分会主任委员单位。60余年来,儿科学教学团队秉承“公、慈、勤、和”的优良传统,发扬激情、责任、奉献、忠诚的精神,千余名本科毕业生和数百名儿科学博士、硕士研究生遍及全国,其中许多人已成为我国儿科界各领域的领军人物。

  《小儿内科学》于2006年被评为北京市精品课程,三部教材被评为北京市精品教材,团队专家共在22部国家级规划教材中任主编、副主编,“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儿科学》从研究生到本科、专科各层次教材中均有该团队专家担任主编或副主编。1999-2004年完成北京市教委教改课题1项,承担校级教改课题11项。所主持和完成的教学建设项目及教学改革研究先后获得市级教学成果7项、首都医科大学教学成果16项,作为参与单位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2项,共发表教学论文40余篇。

二、课程指导思想及定位

  《儿科学》课程定位于临床医学专业及临床医学专业儿科医学方向本科生(均含五年制、七年制),为临床主干课程之一。课程建设以五个一流为指导思想,努力为北京乃至全国培养具有较强的临床工作能力、自学能力、创新精神和职业扩展能力,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与作风,合格的应用型与创新型儿科医学人才。

三、教学内容及特点

儿科学是研究儿童及青少年期生长发育、营养保健、身心健康、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及预防的综合学科,包括儿科基本理论及临床实践(毕业实习)两大部分,是临床医学专业儿科专业方向主干课程之一。儿科基本理论由基础儿科学和临床儿科学组成,其中基础儿科学以儿童生长发育、营养喂养、儿童保健等为主要内容;临床儿科学以儿科常见病与多发病(包括小儿时期常见传染性疾病)的诊断、鉴别诊断、治疗及预防为主要内容,采取讲授式大课、参与式小课、床边讨论等多种教学形式,将临床思维及分析能力的培养贯穿始终。

四、教学队伍

承担儿科学教学任务的骨干教师共48人,团队中教授及主任医师24人,副教授、副主任医师14人。有博士生导师5人,硕士生导师14人。81.3%以上具有博士硕士学位, 45岁以下青年教师占56%。理论授课教师均为高级职称,多为各专业学科带头人,80%以上具有海外学习经历;负责实践教学的教师均为主治医师以上职称。教师学生比例为:2:1(含临床带实习教师)。

五、课程负责人

  沈颖, 教授,博士生导师,主任医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副院长、儿科教研室主任、北京市小儿血液净化中心主任。现任卫生部专业技术资格考试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北京儿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北京肾脏专业委员会委员及《中国实用儿科杂志》等10余种杂志编委等职。先后主持和参与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863计划研究项目、国家自然基金、教育部博士点基金、首发基金等10余项科学研究项目,主编及参与编写10余部专著,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SCI论文16篇,其中20102月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发表文章,影响因子IF50.017。其主持的《小儿内科学》2006年获得北京市级精品课程。

六、主讲教师

  李仲智教授现任中华医学会小儿外科学分会主任委员、全国儿科医学教育分会主任委员、全国卫生技术资格考试儿科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现任北京儿童医院院长、北京市儿科研究所所长、首都医科大学儿科医学院院长、首都医科大学儿科学系主任、中华小儿外科杂志常务副总编, “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小儿外科学》主编之一,市级精品课程《小儿外科学》负责人,是国内著名的儿科医学和教育专家。

  申昆玲教授系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副院长,首都医科大学儿科医学院副院长,首都医科大学儿科学系副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任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候任主任委员、全国卫生技术资格考试儿科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儿科分会感染组副组长、《临床儿科杂志》副主编,《国际儿科学杂志》副主编等职务。她主编的《儿科学》双语教材获得北京市精品教材奖。主编高教部、卫生部等规划教材10余部。

  郑胡镛,医学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儿科医学院英语教研室主任。目前任中华医学会北京分会儿科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中华医学会儿科学会血液专业组委员。全国医学成人学历教育卫生部规划教材《儿科学》副主编。在科研领域负责和承担了国家、市局级科研项目和国际合作项目13项,获科技成果及荣誉奖10余项,在国内国际核心杂志上发表论文20余篇,获批专利两项。

  巩纯秀,医学博士,教授/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儿内科主任,儿科教研室副主任。任中国医师协会内分泌代谢学分会常委,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会委员,中华医学会北京儿科学会委员等职。

七、教学条件

  首都医科大学儿科学是国家级重点学科,儿科医学院所在北京儿童医院是我国目前规模最大的集医疗、科研、教学、保健于一体的综合性儿科医院,儿科教研室共有12个专业病房:心血管、肾脏、呼吸、内分泌、结缔、消化、感染、结核、新生儿、血液、神经、急救等,内科门诊量3000余人次/日。拥有教学床位:424张(学生床位比 120

  儿科临床技能培训中心是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首都医科大学临床技能中心儿科分中心,拥有技能培训室、五站式考核室等,模拟教具131件套,价值202.8万元。丰富的临床教学资源为学生创造了良好的学习和实践条件。教育部省部共建重点实验室-儿科重大疾病研究实验室为学生科研能力培训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八、课程特色

  儿科学课程传成严谨严格的教学传统,具有优秀的教学队伍和丰富的教学资源。课程教学在注重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等“三基训练”的基础上,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传授知识和发展能力相结合;强调早期接触临床,将获取—掌握运用知识融为一体;强调语言交流、沟通能力与获取信息的能力的培养;强调以学生为主体,调动学生的积极因素,培养自我学习能力。课程锐意改革,不断创新,在临床课程设置、教学方法、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应用等方面进行深入的探索,形成了融知识、能力、素质教育为一体的教学模式和特色鲜明的儿科学临床课程体系。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