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医疗

神经影像人工智能“人机大赛”吸引全球目光

全球首场神经影像人工智能“人机大赛”总决赛近日在国家会议中心拉开帷幕,活动由国家神经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首都医科大学人脑保护高精尖创新中心和中国卒中学会联合主办。在这场人类医生和AI选手“BioMind天医智”的巅峰对决中,“AI”最终以高出20%的正确率战胜了由25名全球神经影像领域顶尖专家、学者、优秀临床医生组成的人类战队。

AI获胜——意料之中

选手赛前抽签决定座次

第一轮比赛在由15名医生组成的A组战队和AI选手“BioMind天医智”之间展开,他们需要在30分钟内分别答225题,内容有关颅内肿瘤CT、MRI影像判读,其中人类选手每人回答15题。

A组的15名医生由全国线上预赛产生的优胜者6名、国内神经疾病排名前列的7名专家和国外知名医院的2名专家组成,赛前的现场预测中,超过60%的观众把手中的票投给了AI。

比赛正式开始,AI选手只用了不到15分钟就答完了225题,人类选手则奋战到最后一刻交卷,最终医生选手和AI的正确率为66%:87%,AI获胜。

第二轮比赛医生战队的10名大咖,由国内神经疾病排名前列医院的8名专家和2名知名医院的专家组成,他们和“BioMind天医智”分别要在30分钟内就脑血管疾病CT、MRI影像判读、血肿预测等内容答题30道。

大夫们在进行交卷前的讨论

AI同样在15分钟内完成答题,宣布最终结果前,观众们用掌声鼓励大夫们,希望人类医生能扳回一局,但最终医生选手和AI的正确率为63%:83%,胜券仍在AI手中。

在附属北京天坛医院常务副院长王拥军看来,这次比赛结果是在意料之中,“AI的发挥属于平均水平,人类医生也很厉害。”王拥军解释,A组的比赛并非在考验选手能不能判断是否是脑瘤,而是在考验选手能否辨别脑瘤种类。“脑瘤的种类非常复杂,有几十种,正常情况下医院需要把脑颅切开,送到病理科,在显微镜下判断是什么类型的肿瘤,现场的医生在这样的情况下能达到百分之六十多的正确率,已经非常厉害。B组比赛是在预测第二天疾病是否会加重,而这在过去是人脑做不到的事情。”


AI如何与医生携手造福患者?

经过这场比赛,人们已经看到了AI技术在医疗上巨大的发展潜力,它在临床应用中如何当好医生的助手来帮助患者?

以此次决赛中B组比赛主题为例:24小时内预测患者颅内血肿是否扩大并及时干预,是临床降低脑出血患者死亡率的重要措施。然而临床中,虽然血肿扩大可通过降低血压、早期用止血药物预防,但如果预测失误,盲目用药降低血压,也存在出现外周缺血、血栓等情况的风险。

评委点评

据介绍,目前临床上的预测方法是注射碘造影剂,最佳阳性预测率约为70%。而AI通过对海量疾病信息的深度学习,血肿扩大阳性预测率或可达85%-90%;且AI预测无需给患者注射造影剂,降低潜在的肾脏损害或适合碘过敏不能耐受者。

这样相对准确的预测结果来源AI超强的学习能力和大数据的支撑。王拥军表示,附属北京天坛医院每年接诊来自全国各地的神经系统疑难杂症患者30 万人次,开展手术1万余例,拥有全国最大的脑病组织样本库及血样样本库。依托顶尖专家对大量病例的标准化标注,“BioMind天医智”才能在短短几个月的时间内,不断提升疾病诊断效率和准确率。它可以学到很多医院多年都见不到的罕见、疑难病例,在神经领域的研究开发和学习深度上,拥有先天优势和大数据基础。

选手与评委合影

本次比赛结束后,国家神经系统疾病临床研究中心大数据中心将继续完善“BioMind天医智”学习成果,组织多场国际、国内对抗赛,逐渐推动其与全国甚至全球神经系统领域医生的全方位切磋,为未来将其推向临床做好充分准备。

更令人期待的是,“BioMind天医智”目前已经提交国家药监局审批,有望明年可以投入到临床应用中去,成为辅助基层医生,特别是偏远地区基层医生如何阅读、诊断、预测片子的学习和培训工具,方便脑病患者在“家门口”就能获得高品质、个性化的诊疗方案。此外它还能够帮助医生完成初筛和评定,最终由医生进行印证判断,提高工作效率,节省重复机械工作,特别是在判断结果不一时,可提醒医生避免漏诊误诊。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