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学科建设> 重点学科> 北京市重点建设学科

中西医结合基础(二级学科)

  中西医结合基础学科于2008年获批为北京市重点建设学科,2010年获批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该学科依托首都医科大学中西医结合学系进行建设。

北京中西医结合国际研讨会 硕士研究生导师遴选答辩会

    中西医结合基础学科拥有重点实验室4个,分别是中西医结合学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实验室,北京友谊医院中西医结合病原生物学实验室,北京友谊医院中西医结合细胞生物学实验室,北京地坛医院传染病研究所感染免疫实验室。

  该学科现有教师70人,其中正高职称17人,副高职称20人;40岁以下高级职称6人,41-50岁高级职称6人;教师队伍中具有博士学位20人,硕士学位38人,列入北京市卫生局“十百千人才工程”1人。

  近年来,中西医结合基础学科培养硕士研究生35人,培养博士研究生15人,硕士生发表论文40篇,博士生发表论文18篇。承担科研课题21项,其中国家级课题5项,科研总经费达648万元;近五年发表论文237篇,其中SCI收录10篇;获国家级奖励3项,省部级奖励5项;获得专利1项;主编教材8部;出版科技著作5部;每两月举办一次学术讲座,每两年举办一届北京中西医结合国际研讨会。
  中西医结合基础学科的主要研究方向有以下三个方面:
  (1)抗肝纤维化有效中药的作用靶位及优化处方研究:
  肝炎是我国当前流行最为广泛、危害性最严重的一种传染病,重型肝炎易发生肝纤维化。本方向针对中药治疗肝纤维化进行了一系列的基础研究,主要围绕:①中药复方861抗肝纤维化的作用机理;②复方861拆方单味药抗肝纤维化的作用靶点等两方面展开研究。
  (2)重症感染、耐药菌、深部真菌感染和器官移植术后感染的中西医结合治疗基础研究:

  目前抗菌素的大量使用和器官移植技术的发展,使耐药菌和真菌感染不断的产生,临床上如何控制感染面临巨大挑战。本研究方向主要围绕:①中药治疗重症感染所致内毒素血症、耐药菌感染、深部真菌感染及器官移植术后感染的机理;②复方清热颗粒体外血清药理学抗细菌耐药性作用机理、中药芪参活血颗粒联合氟康唑治疗深部白色念珠菌感染、抗生素联合中药复方清热颗粒治疗肾移植术后免疫功能低下肺炎机理的研究等两方面进行研究。
  (3)肝癌前病变发生机理及中药干预基础研究:

  肝炎是我国流行最广的一种传染病,肝炎的最大危害是导致的肝癌的发生,因此早期发现癌前病变并对其进行阻断成为一个重大难题。本研究方向主要围绕:①肝癌前病变的发生机理及中药方剂槲芪散阻断肝癌前病变的治疗机理研究;②槲芪散的拆方研究;③槲芪散的动物实验研究等三方面展开工作。
  本学科将致力于以队伍建设为核心,以平台、基础设施建设为载体,以机制创新为保障,重点突破、系统推进,构建中西医结合学科特色的科技创新体系。发挥优势、凝练特色、打造品牌。充分体现自身的特色,实现学科整体水平的提高和优势研究方向高水平的学术发展。培养高水平的学科带头人和研究团队,形成方向稳定、结构合理、整体实力雄厚、能支撑学科和学科点长远发展的人才队伍。立足前沿、全面创新。努力创建国内一流的高水平学科。实验室能够支撑国家重大课题的研究。基础研究能代表国家中西医结合防治领域的水平,达到博士学位授权学科和重点学科要求。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