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人才培养> 本专科教育> 优秀教学团队> 优秀教学团队简介

耳鼻咽喉科学教学团队

 

一、教学团队简介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是教育部重点学科,孕育于具有120多年历史的北京同仁医院,与1958年创建的北京市耳鼻咽喉科研究所相结合形成了国内具有专科特色的教学科研临床基地。

  耳鼻咽喉科学教研室从1956年起就承担临床实习任务,1962年起承担北二医(现首都医科大学)临床医学教学及实习任务。1990年正式建立博士研究生培养点;1993年建立博士后流动站,是全国耳鼻咽喉科学界的第一个博士后流动站。2002年被评为国家级重点学科。经过一代一代人的努力现已建成包括国家生命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基地、博士后流动站、博士硕士培养点、七年制、本科、专科及继续教育学院等多层次的教育体系。

  团队带头人韩德民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北京市耳鼻咽喉科研究所所长,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院长。教育部高等学校临床医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分会主任委员,世界华人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协会理事会会长,世界卫生组织(WHO)防聋合作中心主任。韩德民教授在医学理论和临床技术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具有系统性、创新性的科研成果,解决了该领域的重大关键性难题,使该学科进入国际先进行列。先后获国家科技进步奖、有突出贡献专家等多项荣誉。致力于人才培养工作,多年来坚持上讲台给本科生授课,并在科内宣扬育人为先的良好氛围,培养出博士后13人,毕业博士生28人,毕业硕士生34人;在读博士后1人,在读博士生7人,在读硕士生4人。

  本教学团队拥有一支具有一定知名度、教学经验丰富的学术带头人组成的教师队伍,同时注重对于青年医师的教学能力培养,教学梯队老中青结合,结构合理。目前教授12人,副教授12人;博士生导师8人,硕士生导师17人。凭借先进的教育思想观念、强大的师资队伍、雄厚的科研教学软硬件设施,该教学团队积极承担了首都医科大学五年制、七年制、统招研究生、听力学教育及护理高职等教学工作。在教学中,重视素质和能力培养。积极探索科学化、系统化、人文化的教学管理内容和形式。教学中坚持改革,勇于创新,重视内容与形式的统一。

  本教学团队两年来取得了丰硕的教学成果:2009年相继获得北京市级和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同年获得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1项,获得首都医科大学第六届优秀教材(公开出版教材奖)二等奖1项;08年相继获得北京市级和国家级精品课程,同年获得首都医科大学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

  注重人才培养的同时,积极促进科研的丰收。近五年共获课题100余项,其中国家级课题30项,省部级课题48项,课题项目总经费近3000万元。以带头人韩德民教授为第一完成人,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2项,北京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1项,教育部科技成果一等奖1项。为了将新技术进行更为广泛的推广应用,每年平均举办国际学术会议1-2次,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10多项。每年定期举办全国爱耳日,世界爱鼻日、世界睡眠日等公益活动。

二、主要成员简介

  张罗,男,41岁。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北京市耳鼻咽喉科研究所副所长、北京同仁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中心副主任和首都医科大学耳鼻咽喉科学院副院长,教育部耳鼻咽喉科学国家重点学科的学科带头人。《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和《中国医学文摘耳鼻咽喉科学》副主编。2008年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009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第2),2009年获第11届中国青年科技奖和首届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分会杰出青年。

  刘博,女,48岁。教授、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中心行政部主任、耳研所所长助理、教研室主任。北京市计划生育委员会鉴定专家组专家。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编委,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科学杂志常务编委,听力及言语疾病杂志常务编委,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审稿人。中国助听器人工耳蜗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听力医学发展基金会委员会委员,中国残联听力残疾儿童康复救助项目专家委员会委员,世界卫生组织防聋合作中心防聋专家委员会委员。2006年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1项(第三完成人)。

叶京英,女,50岁。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咽喉科主任。中国女医师协会、北京市女医师协会理事,中国睡眠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临床耳鼻咽喉科杂志编委、北京医学、中国医学文摘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分册、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及Journal of Chinese Clinical Medicine编委。2009年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1项(第三完成人)。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