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人才培养> 本专科教育> 特色专业> 特色专业简介

临床医学专业

一、专业介绍
        临床医学专业是首都医科大学办学历史最悠久、师资力量最雄厚、教育资源最丰富的品牌专业,学校建校伊始即开办了临床医学专业,具有深厚的学科基础。支持本专业的主干学科为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我校基础医学领域拥有一个国家级重点学科(神经生物学)、四个北京市重点学科(生理学、细胞生物学、人体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病原生物学);临床医学领域拥有七个国家级重点学科(内科学(呼吸系病)、内科学(心血管病)、神经病学、外科学(神外)、儿科学、眼科学、耳鼻咽喉科学),二个北京市重点学科(临床医学(一级学科)、全科医学(交叉学科))。学校还建有国家生命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基地和一批高水平的国家级或市级人才培养基地、科学研究和培训机构,为临床医学专业的持续发展提供了深厚的学科基础。

  本专业总体培养目标: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卫生事业发展需要的、具有系统的专业知识和良好职业素质、具备较强的临床思维能力和临床实践能力、掌握科学的方法及开展临床科研的基本能力、具备终生学习能力和进一步深造的扎实基础的医学专门人才,毕业后就业方向为医疗卫生机构、医学教学与科研机构等。
二、建设理念:
        1.遵循高等医学教育的内在规律,以国际医学教育标准为基础,把医学的终极价值观融进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培养能够承担“健康所系,生命相托”重任的人才;
        2.瞄准医学教育前沿,走“立足首都,面向全国,走向世界”的建设发展之路;
        3.注重教育教学过程,追求教育教学质量。
三、人才培养
        2005 年以来,以《中国医学本科教育标准》为参照体系,以培养适应卫生事业发展和卫生服务需求的人才为目标,借鉴国内外高等医学教育的先进经验,对临床医学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培养方式等进行优化和改革,并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进行了实践。
  1.合理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参照医学教育标准中提出的“加强基础,强化能力、注重素质、发展个性”的原则,在充分调研社会需求的基础上,设定人才培养总体目标为“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卫生事业发展需要的、具有系统的专业知识和良好职业素质、具备较强的临床思维能力和临床实践能力、掌握科学的方法及开展临床科研的基本能力、具备终生学习能力和进一步深造的扎实基础的医学专门人才”。为进一步体现掌握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的综合内涵,在总体目标框架下设定包括知识目标、能力目标、素质目标的基本培养要求。以总体培养目标为纲领,以基本培养要求为指南,指导课程设置和培养过程。
  2.科学设置课程体系参照《中国医学本科教育标准》的要求,结合高等医学教育改革发展的趋势,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系统改革,确定采用以学科为基础、以综合课程为升华提高的课程模式,形成形式上涵盖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内容上涵盖思想道德素质、人文素质、专业素质、科学素质及心理素质的六大课程群组成的课程体系。
  按照总体培养目标和基本培养要求建立核心课程体系,将核心课程体系内的课程列为必修课程,以保证学生掌握必需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在此基础上调整必修与选修课程的比例,扩大选修课程,设置指定选修课程、局限性选修课程和自由选修课程,为学生提供较多的自主学习机会,激发学习兴趣,拓展知识广度,进一步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
  3.积极改革培养方式在全学程中加强人文素质培养、改革实践教学和外语教学,注重能力培养,采取早接触临床、多进行实践以及广泛开展第二课堂活动等方式,打破长期以来形成的“以学科为中心、以书本为中心、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临床技能训练以教师为中心”的知识灌输式传统教学,以多种形式影响着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为了促使“以学生为中心”、“加强基础、强化能力、注重素质、发展个性”的先进教育理念真正深入人心,真正落实到教育教学工作的具体环节,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如:引导学生与教师双方面的角色转换、加强实验教学改革促进能力培养、加强人文素质教育提高综合素质、探索培养沟通技能的新途径、实行导师制促进个性化培养,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四、教学团队

  临床医学专业具有雄厚的师资力量、优秀的教学团队。师资队伍中拥有教授389人(校本部89人,临床学院300人),副教授621人(校本部171人,临床学院450人)。教学团队中拥有生理学、全科医学、神经生物学、外科学、耳鼻喉科学5个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生理学、医用物理学、免疫学、神经生物学、神经病学、全科医学、儿科学、外科学、耳鼻喉科学9个市级优秀教学团队。

  学校重视师资队伍建设工作。自2005年以来加大引进工作力度,进一步健全完善相关优惠政策,强化人才引进的“绿色通道”,营造良好的引进人才环境。几年来,学校共引进学科带头人、学术带头人、学术骨干36人,其中不乏“973”首席专家、国家重大项目或重点项目负责专家、海外著名学者等优秀分子。按照专兼职结合的队伍建设原则,坚持不为所有、但为所用的理念,聘请了7位院士为学校特聘顾问、ll位特聘教授、22位讲座教授、30多位客座教授、40多位兼职教授为学校工作。

  学校在引进人才的同时,注重师资队伍的培养,有系统的青年教师规范化培训和在职教师继续教育的制度并有效实施。同时加强师德和医德建设,提出教师要具有“教书育人”和“救死扶伤”双天职的理念和要求。

五、教学改革

  为全面提高我校教育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我校于2005-2008年全面启动了第二轮教育教学改革,设计并实施了重点步骤三年三步走的战略方案,并以“质量工程”建设为契机,全面加强教学基本建设,改革与建设有机结合,同步推进,形成以改革促进建设、以建设推动改革的良性循环。

  建立校长研究基金专门用于教学改革,进行顶层设计,批准立项300多个教改课题,系统进行教改研究和实践。在改革中我们以转变观念为先导,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为目标,从重新论证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入手,根据人才培养目标改革教育教学模式、课程结构体系和课程内容体系;确定实验实践教学在人才培养中的新定位,对基础实验教学资源进行全面整合,改革实验教学模式和内容,形成独立设置的实验课程,对临床实践技能进行整合梳理,形成了临床技能项目体系,实验实践教学有了突破性的进展,取得了明显的成效;改革人文素质教育,探索“以医德教育为核心的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立体多维模式”;进行学生成绩考评模式改革的试点,摸索了科学合理的评价方式;在教学方法改革和现代教育技术应用方面也广泛开展了有益的探索。围绕本专业的建设改革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共获得校级教学成果35项、市级教学成果6项、国家级教学成果1项。

六、教学资源

  1.良好的教学条件。现有1个教育部省部重点实验室,1个教育部省部共建重点实验室4个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基础和临床学院有设备优良的多媒体教室102个、语音教室9个、实验室和示教室406个,有两个国家级和北京市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优良的教学条件得到了充分的使用,为本专业的教育教学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2.丰厚的临床资源:临床医学院拥有床位12390张,是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最重要的教学资源,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

  3.充足的经费投入:2005-2008年以专项经费形式对临床医学专业投入约10123万元,更新了多媒体教学设备、语音教室、计算机教室、各类实验室设备及基础实验教学中心和临床技能中心建设。

七、实践教学

  在系统的教育教学改革中,实验实践教学改革实现了突破性的进展,确定了实验实践教学新定位,把实验实践教学放在了更加突出的地位。几年以来,系统进行的“医学实验实践体系的研究与实践”2008年获北京市级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2009年获国家级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

  基础教学阶段实验教学实行了包括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组织过程的系统改革。对原依附在各教研室的14门课程中的实验教学内容全部剥离出来,课程重组优化,教学内容整合重新设计,形成了既与理论课程相互呼应又具有独立课程内容体系的5门综合的实验课程。根据实验教学内容的需要,设计了包括经典实验、综合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在内的实验项目体系,其中综合性实验、设计性实验达到了45%以上。

  临床阶段将桥梁课阶段、系统各科教学阶段以及生产实习教学阶段的实践技能进行统一设计,形成与临床各门理论课程相呼应的技能项目训练体系,并根据不同阶段的不同要求,确定各种技能、能力的培养方式和培养目标,形成“课堂教学--实验室模拟教学床边见习轮转实习”循序渐进的临床技能实践教学体系,以此为载体实现临床技能的提高、临床决策能力的培养以及医患沟通技巧的训练。系统的改革建设与实践使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大大提高,积极参加第二课堂、课外科研小组、临床技能大赛等活动,形成了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氛围。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