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人才培养> 本专科教育> 教育教学成果> 教育教学成果简介

护理专业本科生胜任力本位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成 果 完 成 人              吴瑛  王艳玲 许亚红 陈向韵 杨莘

  成 果 完 成 单 位         首都医科大学

  

一. 成果简介及主要解决的教学问题

  本成果站在21世纪社会发展对高等护理专业人才培养要求的高度,从护理学本科教育教学的内在规律和要求出发,以胜任力本位教育为理念,以建构主义教育理论及护理程序理论为指导,以教改项目为依托,经过不断的改革探索,构建了我国护理学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的新模式——“胜任力本位”人才培养模式,开创性地建立了促进教学与临床有效结合的“一院三部一临床专科学院”的护理学院办院体制及运行机制,以突出护理特色为目标,对护理本科专业课程体系进行了革命性改革和建设。

  本成果在探索和实践过程中获得各类教学及科研课题69项,发表SCI期刊论文7篇,发表核心期刊论文184篇;主编、副主编本科教材10部;培养了一批优秀教师,学院教师前后5人获得北京市中青年骨干教师,1人获得北京市师德先进个人。

  成果在专业内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在国内具有良好的辐射和示范作用。2007年本成果实施主体——首都医科大学护理学专业获得教育部国家级第二类特色专业建设点立项;2008年获得北京市级特色专业建设点立项。2012年本成果获得校级教学成果特别奖。

  本成果主要解决的教学问题:(1)本科护理毕业生缺乏职业胜任力;(2)护理教学与临床实践结合不够紧密;(3)护理专业教学的职业特色不明显。

 

二. 成果解决教学问题的方法

  (1)实施胜任力本位教学,提高学生的职业胜任能力。

  本成果确立了胜任力本位人才培养理念,创建了我国本科护理专业人才应具备的核心胜任力模型;转变传统的以传授知识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根据教学内容分别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如角色扮演、小组讨论、PBL教学、仿真情景教学等;此外,本成果改革传统评价模式,采用多元化、真实性评价方式,毕业综合考核采用基于胜任力的多站式综合考核,检验并推进胜任力本位教学。

  (2)学院医院一体化,弥合护理教学与临床实践的差距。

  本成果结合首医丰富的临床教学资源,建立了“一院三部一临床专科学院”的办院体制和运行机制,使学院、医院成为一个整体,为学生临床实践、学院教师临床进修以及临床教师参与教学提供了保障;同时学院调整内部机构设置,通过各种途径促进专兼任教师在学科建设与专业教学方面优势互补,打造了两支教学和临床实践经验俱佳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学院同时加强护理仿真实验中心建设,保证实验教学接近临床,并基于科学调研,设置符合临床实际的教学内容。

  (3)改革护理本科专业课程体系,突出护理特色。

  本成果从临床护理实际工作出发,首先确定课程体系,通过整合、调整、优化以及增设课程,形成了一批具有护理特色的课程。课程内容以各种临床实际问题为中心,选择相关教学内容,以解决病人问题为主线进行内容的组织和呈现。课程的学时数安排,更突出实践性,改革后的课程中理论与实践学时比例由原来的2:1变为如今的1:2。此外,本成果通过开展学生活动、学院文化建设、教师师德建设等加强隐性课程建设,培养学生从事护理工作所需的特质。

  

三.成果的创新点

  (1)在我国率先建立了护理核心胜任力模型。界定了“良好的个人特质、临床护理能力、评判性思维和临床思维能力、支持与人际沟通”6个维度的护理核心胜任力模型。本成果首先将胜任力本位教育应用于国内护理教育,通过运用严谨的科学研究方法创建了我国本科护理专业人才应具备的核心胜任力模型。

  (2)建立了胜任力本位的教学模式和评价体系。在专业基础课教学、专业课教学、实验室教学、临床教学中均开展了与之相匹配的基于胜任力培养的教学方法和评价方法,毕业综合考核采用多站式情景仿真评价,最终建立了一套比较完善和系统的基于护理核心胜任力护理专业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和评价体系。

  (3)建立了学院医院一体化的办院体制及运行机制。实施“一院三部一临床专科学院”的办院体制和运行机制。“学院”作为学校护理学科建设和护理教育发展的基地,负责统领护理学科建设和教育发展的全过程;“学部”设立在临床医学院,负责各学部临床护理学科建设,承担学校下达的人才培养教育教学任务。“临床专科学院”整合首都医科大学全部直属、附属和教学医院的护理资源和力量,开展护理专业建设活动。

  (4)设置了护理特色鲜明的课程体系。着眼临床护理工作的实际,设置了《病情观察学I》、《病情观察Ⅱ》、《护理技能I》、《护理技能II》、《成人护理学》、《母儿护理学》、《护理心理学I》、《护理心理学II》、《人际沟通学I》、《人际沟通II》、《治疗与休养环境》、《营养与烹饪》、《关怀技巧》等具有护理特色的专业课程。

  

四. 成果的推广应用效果

  (1)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胜任力本位人才培养模式自实施以来受到了学生的欢迎和好评,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高涨,学生的自学能力、问题解决能力、沟通能力等受到了专兼任教师的一致认可和好评,学生科研能力提高,毕业生的科研论文发表数量逐年上升。学院教学质量得到了上级认可,2007年本成果实施主体——首都医科大学护理学专业获得教育部国家级第一类特色专业建设点立项;2008年获得北京市级特色专业建设点立项。

  (2) 锻炼一支专兼任结合的教师队伍。通过对专兼任教师进行教学技能、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等方面的系列培训,使全体教师形成了以培养核心胜任力为中心的教育思想,掌握了PBL教学、仿真情境教学、小组讨论教学等教学方法。教师的教学理念转变了,教学技能提高了,保证了教学质量。2006年以来我院5人获得北京市中青年骨干教师,1名教师获得北京市师德先进个人,学院于2012年被评为“北京市三八红旗集体”。

  (3)取得丰硕教学和专业研究成果。作为高等院校的教师,其研究领域应该包括教学研究和专业研究两个方面。在教学研究方面,我院自2005年以来,获得各类教学研究课题37项,获得资助16余万元,撰写并发表各类教学研究论文40余篇。这些研究和论文发表有效地推动了我院胜任力本位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并进行不断总结和完善,获得校级教学成果奖5项,主编、副主编本科教材10部,其中规划

  教材6部,一部获国家级精品教材,两部获北京市精品教材。

  在专业研究方面,近5年,我院教师获得各类科研课题资助共32项,总资助金额370.3万元,其中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研课题3项。发表SCI收录期刊论文7篇,核心期刊论文144篇。吴瑛教授率领的科研团队2010年获北京市科研创新团队,其主持的“急性冠脉综合征病人综合护理的系列研究”获2011年中华护理学会科技一等奖。2名研究生的学位论文发表在护理类杂志中影响因子最高的两本SCI杂志上,3名研究生的研究成果分别在2011美国心脏病大会(AHA)、2011欧洲心脏病大会(ESC)、2012世界心脏病大会(WCC)和2011国际呼吸病大会等国际顶级学术大会交流,其中3篇分别发表在Circulation(IF 14.429)和European Heart Journal(IF 10.046)上。今年一篇论文被心血管领域顶级国际学术会议AHA录用,并被评选为中国参会论文的5篇优秀论文之一。

  (4)在专业内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自2006年以来,学院以“胜任力本位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为主题,每年举办护理师资培训班(市级或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累计培训来自全国近千名护理教育工作者,得到全体学员和护理界的一致好评和认同。该继续教育项目曾作为教育部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的典型案例进行交流(见附件-继续教学项目典型案例),2012年《卫生部关于实施医院护士岗位管理的指导意见》中也特别指出“护士培训要以岗位需求为导向、岗位胜任力为核心”。由此可见本成果必将成为我国未来护士岗位培训的理论和方法依据。

  我院在护理胜任力模型、护理核心胜任力课程设置及内容体系、教学方法和评价模式等内容的不断研究、实践和探索也得到学校领导的肯定,2011年本成果内容作为首都医科大学专业建设的典型案例在北京市进行交流。近两年,随着我院护理胜任力本位教育理念的影响不断扩大,护理同行纷纷来函来电,索取有关资料或来我学院进修学习,以推广应用我们的教改方案。学院接待了多家院校教师的参观交流,向他们介绍我校护理胜任力本位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思路和实施方式。同时我院老师经常应邀在全国护理院校长会议和其他院校介绍护理胜任力本位教育的实施方法和经验。《中华护理教育杂志》特约吴瑛教授撰写了“护理胜任力本位教育—概念及实践”的文章。

  可见胜任力本位人才培养模式已经在护理教育界起到了较好的推广、辐射和示范作用,为广大高校在学历教育中开展胜任力本位教学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