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人才培养> 本专科教育> 教育教学成果> 教育教学成果简介

中医学专业师承教育与学生自主学习模式构建与实践

  成果完成人:车念聪、王蕾、章红英、龚慕辛、李明、常景华、夏蓉

  成果完成单位:首都医科大学

  

  一.成果简介及主要解决的教学问题

  依据《全球医学教育最低基本要求》,学院构建了中医师承教育与院校教育相融合的符合中医人才成长规律的教育模式,自2006级起实施精品教育,推行本科生导师制,招生人数控制为40人。该方案为每位学生全程配备导师,因材施教,个性化培养,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为核心,注重从传统师承教育中汲取精华,增设了《中医师承教育》特殊选修课程,建立了中医本科生“跟名师”的实施方案,为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搭建了平台,同时也更新了教师教育教学的理念,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水平,实现教书育人有机统一。导师制实施以来取得了显著成效,升学率从40%上升至65%,近5年中医医师资格考试通过率为90.4%,高出全国平均水平24.2%。1名教师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和北京市教学名师的称号,1名教师获得北京市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竞赛一等奖;6名教师获得全国基本功竞赛二等奖,4名教师获三等奖。中医专业本科生的教学质量得到了明显提高。

  调研发现院校教育存在的问题有:(1)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有待加强;(2)学生中医经典理论掌握不够扎实,临床实践技能需进一步强化;(3)学生批判性思维训练不足;(4)学生的人际沟通及自我管理等能力有待加强。

  

  二. 成果解决教学问题的方法

  (1)培养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模式的构建与实践

  ①修订了中医专业本科生培养方案,增设了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为目标的《中医师承教育》特殊选修课程,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和职业精神,增强古医籍的自学能力和学术论文写作能力。

  ②导师指导方式多种多样,可集中指导,也可针对学生的具体问题个别指导。积极开展第二课堂和大学生科研创新项目,组织跟师出诊、讲座或讨论会等各种活动,全面提高学生的实践与创新能力。

  ③在中医专业课程中构建并实施以能力为导向的形成性与终结性考核相结合的学习成绩评定体系,以利于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

  (2)建立名师培养机制,为“早临床、多临床”提供保障

  充分利用学校宝贵的医疗资源平台,将国家级和北京市级中医名师纳入到导师制队伍中来,制定了可行的中医本科生“跟名师”实施方案。学生通过学习,能基本掌握指导老师的学术经验和技术专长,提高中医辨治、遣方用药的领悟力,培养一批热爱中医事业、品德优良的中医应用型专业人才。

  (3)加强导师队伍建设,完善考核与激励机制

  导师队伍由基础和临床导师组成,有国家级和市级名师、名医参与指导,通过多年的实践,教师的教学能力和综合素质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形成了一支结构合理、业务精湛、充满活力的导师队伍。导师指导学生制定学习计划,传授学习方法,培养其临床思维和科研创新能力。并且,学院制订实施了《本科生导师制工作奖励办法》对于考核优秀的导师进行鼓励。

  

  三.成果的创新点

  该研究在现代院校教育模式与中医师承教育模式融合的条件下,用教育理论指导课程改革实践,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更新了一系列教学文件,设置了鲜明的专业特色课程,形成了符合中医药人才成才规律的高等中医药精英教育模式。经十余年的实践,使教学质量稳步提升。创新点体现为:

  (1)遵循“精品教育”的办学定位,学生全程全员配备导师,全面系统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包括读经典、早实践、多临床、参加课题设计、实验指导等教学活动,使学生的临床辨证思维和技能得到训练和强化,在潜移默化中加深了对中医学理论内涵和学术体系的领悟,使学生的学习成绩和综合素质得到明显提高。

  (2)形成一支力量雄厚的中医师承教育团队。由国家级和市级名师、名医组成了高水平的导师队伍,通过实践,更新了教师的教育理念,教师的教学能力和综合素质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为其他专业的课程改革,特别是本土文化的经验传承和利用提供可资借鉴的案例。

  

  四.成果的推广应用效果

  (1)构建了中医学专业师承教育与学生自主学习模式;经12年的实施,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逐步显现,升学率从原来的40%上升到65%,近5年中医医师资格考试笔试成绩平均通过率为90.4%,高出全国平均水平24.2%。

  (2)由国家级和市级名师、名医组成了高水平的导师队伍,实行了本科生导师制并且建立了中医本科生“跟名师”的实施方案和运行机制,为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搭建了平台,为其他专业的课程改革,特别是本土文化的经验传承和利用提供可资借鉴的案例。

  (3)在《中医教育》、《医学教育管理》、《西北医学教育》等杂志发表论文33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