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人才培养> 本专科教育> 教育教学成果> 教育教学成果简介

临床医学研究生综合能力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

 

                                 获奖级别与时间:国家级二等奖  2009年第六届

                                 成果完成单位:首都医科大学

                                 成果主要完成人:王晓民  陈改清  雷丽萍  吴 萍  张蕊杰

  为适应我国及首都北京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要求,达到国内一流水平的研究生培养目标,顺应世界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环境医学模式转变趋势,造就既有扎实医学功底、又有宽广自然及社会科学基础,既有深入理论知识、又有强劲科研、临床实践能力的高级创新、复合型人才,本课题组就我校医学研究生培养模式进行了系统改革,主要成果如下:

一、全面革新医学研究生课程体系

  学位课程是研究生夯实理论基础、指导实践技能和引领创新思维的重要环节,学习学位课程也是学生进入研究领域的桥梁。为此,我们重新设计、调整、整合了博、硕士研究生的学位课程,建立了新的课程体系。体系以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核心搭建了6个课程平台,即基础理论知识平台、基础实验课程平台、综合素质培养平台、公共必修课程平台、专业基础课程平台和专业课程平台。以平台为基础,进一步开展:

  1.针对医学生物学主干学科固定开设前沿进展课程,全部聘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做系列讲课;开辟高水平学术交流的开放性课堂,包括“院士论坛”、 “研究生学术活动周”、 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研究生导师学术讲座等,使研究生系统掌握生物医学领域的前沿进展,面对面直接接触国家生物医学顶尖人物,在强劲科学氛围中激发创新精神。

  2.整合人文与社会科学课程,形成有机模块,有针对性地加强医学研究生的人文素质。

  3. 精简传统自下而上形成的繁杂课程,突出六个平台课程,强调学分的质、淡化学分的量;在科研实践和临床实践各环节设置学分要求,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要求。

二、彻底打破理论、实践分阶段培养的传统模式

  以实践为出发和立足点,着重能力提高和原创性成果产出,打破传统培养的阶段界限,安排研究生入学后即投入科研或临床实践,在研究过程中将课程学习紧密联系实际;同时,在科研和临床实践中加强导师领导下的导师小组整体培养力度。

三、切实强化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特色

  遵循临床医学应用型人才培养必须严格把握临床训练和考核的教育规律,依托国家生命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基地,整合学校14所临床学院的学科资源,组建33个跨医院的临床专科学院(系);以临床专科学院(系)为平台、按照卫生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标准组织专业学位型研究生进行临床轮转并进行临床能力考核;按专业对研究生进行集中开题、考核和学位论文答辩,由高水平的学科平台统一把握临床水平与应用研究水平,确保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质量。

四、高质量建立保障研究生培养的管理平台

  1.管理机制与技术保障平台。为解决研究生教育规模增长与个性化培养的矛盾,结合医学院校特点推行“学校-学院-导师”二级管理、三级负责的研究生教育管理模式。同时,在研究生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中广泛使用计算机网络技术以规范管理、提高效率,为培养模式的顺利实施提供管理机制和技术保障。

  2.教育评估平台。从医学学科结构和医学研究生培养的特点出发,建立对学院研究生培养点评估的指标体系、医学研究生导师评价量表、课程任课教师评价量表以及研究生课程体系评价问卷,明确教学平台建设的评估导向,建立及时教-学反馈机制,推动教学方式和研究生课程体系的动态优化。

五、创新点

  1.从医学教育规律出发,顶层设计并搭建了6个高水平的研究生课程平台,开设《神经科学研究进展》等6门生物医学前沿进展课程及人文社科类课程,全部聘请国内知名专家授课,在医学院校属于首创。

  2.广泛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保障研究生培养质量,走在了医学院校前列。

  3.整合14所附属医院(临床学院)的学科资源,组建33个跨医院的临床专科学院(系),依托临床专科学院(系)开展研究生培养,形成临床研究生的培养的突出特色,在医学院校属于首创。

  4.建立了研究生培养点评估的指标体系、研究生导师评估量表、研究生课程任课教师评估量表,搭建了较系统的医学研究生教育自我评估体系,利用教育评估手段保证研究生培养质量,在医学院校处于领先水平,在全国高校未见报道。

  六、应用情况

   1.新的课程体系作为学校研究生课程教学的支撑体系在两届研究生课程教学中得到应用。近期,学校广泛征求了研究生及导师的意见,对于课程体系中的特色点,如:生命科学进展模块中的6门课程、综合素质平台中的科技与人文系列讲座、课程的网上学习与考核等,广大师生一致给以肯定评价。

  北京大学医学部研究生院、北京中医药大学研究生部、天津医科大学研究生部等兄弟院校来访学习中对我校新的研究生课程体系给予了一致赞誉,认为所搭建的6个课程平台起点高,实用性强,值得广泛推广。

   2.研究生培养点评估指标体系、研究生导师和任课教师评价量表已先后投入使用4-5年,在学校研究生教育目标导向和质量保障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医学院校具有一定推广价值。

   3.课题组自主开发的研究生教育教学计算机网络化系统已投入使用5年,目前已扩展到学校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管理的各个方面。为此课题组曾接待北京大学医学部、山东大学医学院、北京中医药大学研究生部等院校来访学习,部分软件已协议转让北京大学医学部。

   4.全新的研究生模式经2-3年的实施,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逐步显现, 近3年学校分别入选1篇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和1篇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论文, 2篇北京市优秀博士学位论文,2008年科学学位型硕士毕业生发表原著论文的比例达90%,约54%的博士毕业生发表了SCI论文,学校以研究生培养成果为重要基础进行的国家重点学科和北京市重点学科的申报也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5.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中国高等医学教育》等杂志发表论文22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