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人才培养> 本专科教育> 教育教学成果> 教育教学成果简介

首都农村医学人才培养体系建设与农村医学人才培养的研究与实践

 
                                  获奖级别与时间:国家级特等奖  2009年第六届

                                  成果完成单位:  首都医科大学
                                  成果主要完成人:吕兆丰  线福华  王玉慧  刘扬  庞文云

  首都医科大学是北京唯一的市属高等医学院校,学校以为首都农村医药卫生事业发展作贡献为己任,以培养满足需要的“下得去、留得住、作用好”的农村医疗工作者为目标,在以往多年探索的基础上,从2002年开始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与实践。以新的理念、新的视角,坚持体制机制创新的原则,依靠各级政府支持,研究并实际构建了农村医学人才培养的基地、队伍、模式和机制,形成了一个富有创新性的、适合国情的、可持续发展的农村人才培养体系。这一过程和阶段性成果,不仅在首都地区农村医学人才培养方面产生了很好的效果,而且在农村区域医疗中心的建设方面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该成果2009 年被评为第六届国家级教育教学成果特等奖。

一、主要内容

  1.首都农村医学人才现状与需求的调研:2006年,学校在北京市教委60万元专项资金和市卫生局以及各区县卫生局配套资金的支持下组织了368名师生参加的调研团,对北京市10个远郊区县农村医药卫生人力资源现状和未来需求进行了彻底的实地调研。学校制定了完善的调研方案、调查问卷和调研提纲,在逐人调查和访谈的基础上,召开了医疗机构负责人座谈会。现场调查结束后,学校组织了医学教育专家和统计学专家数十万份数据进行了分项分析处理,形成了有关首都农村医药卫生人力资源的初步报告。本次调研活动是建国以来首都地区远郊区县进行的一次最大范围、最全项目、最多数据、最基层的医药卫生人员现状和需求的调查。

   2. 首都农村医学人才培养基地的建设:为了使所培养的农村医学人才能够“下得去、留得住、作用好”,学校建立了首都农村医学人才培养体系的载体---首都农村医学人才培养基地。主要包括两个部分:一是首都农村医学人才培养基础基地,也就是学校的燕京医学院,另外一个重要的建设,也是本成果的核心创新之处,就是建设以医学教育为切入点的农村医疗服务与人才培养的辐射基地。目前学校已经建立了五所这样的区县基地医院,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这项建设得到市与区县投入6千万余元。

  3.首都农村医学人才培养教师队伍的建设:教师队伍建设包括两个部分,其一是对燕京医学院基础教师队伍的建设,其二是对各个区县基地医院的临床教师队伍的建设。本成果有创意的成功点在于建立了老教师支教团并且充分地发挥了老教师支教团在相关教师队伍建设中的作用。学校基础和临床两支老教师支教团,分别支持本校燕京医学院(主要承担农村卫生人才培养基础教学)教师和各区县基地医院教师队伍的建设。目前,两支师资队伍建设均已取得显著成绩。

  4. 首都农村医学人才培养模式的建设:学校为涉及不同层面工作岗位的农村医学人才的培养设计了不同的教学模式。为区县级医疗中心和医院培养的医学人才培养模式设计是临床医学本科五年制教育,以临床医学一级学科范畴为基础,强化整体素质的培养,强化专业和社会的实践能力。为乡镇及以下医疗卫生机构培养的医学人才是临床医学三年制专科培养,以临床医学一级学科培养为基础,强调临床医学一级学科范围的通科知识和能力的培养。目前,这两类培养模式均已在相关临床医学的学生培养中发挥作用,与培养模式相关的配套政策和条件建设也已完成。

  5. 首都农村医学人才培养的成果:在北京市政府的领导下,在市卫生局和市教委的直接支持下,学校依据首都农村医学人才的需求,改革了首都农村医学人才培养的招生模式,本成果中所包含的招生模式有:1)为区县级医疗中心和区县级医院培养医学人才的,全市范围招生区县定向就业的临床医学五年制本科培养招生;2)为北京平原农村地区乡镇及以下医疗卫生机构培养医学人才的,区县范围招生区县定向就业的临床医学三年制专科培养招生;3)为北京山区、半山区农村地区乡镇及以下医疗卫生机构培养医学人才的,乡镇范围招生乡镇定向就业的临床医学三年制专科培养招生。这三类招生模式,基本上覆盖了首都农村医学人才的需求状况。

二、创新性

  1.人才培养模式机制创新,在区县医院建设合格的人才培养基地,以新的形式进行教育教学,使农村人才培养更贴近工作的现实,同时全面提高了基地医院的整体水平,而且基地建设得到了当地政府的全力支持;

  2.教学基地建设创新,“老教师支教团”的建立,切实推进了整体教师队伍建设,并且从根本上保障了农村医学人才培养的教育教学水平与质量;

  3.贴近实际的人才培养方案,课程设置和培养方式更符合实际工作岗位的需要,全科医学和社区卫生的课程教育进入培养过程;

  4. 招生和就学模式的创新,建立了系列的符合首都农村医学人才培养要求的模式。

  这四个创新点体现了培养体系的建设,也全面反映了本成果的新意。

三、应用情况

  本项成果是在统一思路指导下,在近五年的时间内,以调查研究为基础,形成了基地建设、队伍建设、模式建设和人才培养实践的成果组成,这些改革建设的成果点形成了系统的关系,共同支撑首都农村医学人才培养过程。成果涉及到的首都农村医学人才培养体系和农村医学人才培养的各个改革建设项目点均取得了非常好的建设成绩,但是在每一个建设项目中都还留有足够的建设发展空间,所以本成果还有很大的延展性。另外这个体系的建设,同样可以为农村医学人才的毕业后教育和继续医学教育发挥作用,也体现了可持续性。

  本项成果从学校的实际和责任出发,在市政府和区县政府的支持下,在教育主管部门和卫生主管部门的领导下,建立了符合首都实际的农村医学人才培养体系,并开始了具有特色的首都农村医学人才培养过程,取得了肯定的成绩。该体系的进一步完善,对于首都农村医学人才的学历培养、毕业后教育和继续医学教育将会有很好的作用,对于稳定首都农村义务工作者队伍、强化首都农村医务工作者的岗位作用有重要的意义。

  截至2009年,在这三类招生与培养模式中,临床医学五年本科区县定向培养已经连续招生7届452人,临床医学三年专科平原乡镇定向培养招生608人,临床医学三年专科山区半山区乡镇定向培养已经招生171人。“两层三类”培养模式共招生1231人,已毕业344人,在校生887人。

本成果的建设思路和具体项目内容,对兄弟医学院校培养农村医学人才有借鉴的意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