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Version
当前位置:
首页 > 通知通告
北京市脑重大疾病重点实验室(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2015年度开放课题设置方案



一、开放课题招标指南

  北京市脑重大疾病重点实验室依托首都医科大学,以我国常见和重大影响的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脑卒中、脑肿瘤、癫痫、神经损伤修复和抑郁症为主要目标,以转化医学(translational medicine)理念为指导,从应用基础研究入手,针对发病机制、早期预警和诊断、干预和治疗,多学科多层次地开展相关的基础与临床医学研究,探讨脑重大疾病的遗传特点、发病机理、早期诊断和治疗方法,提高疾病的诊断率、治愈率,将本实验室建设成为针对脑重大疾病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临床服务兼备的、具有国际一流水平的重点开放实验室。

  为了充分发挥北京市脑重大疾病重点实验室研究设施和人才培养中心作用,促进科研合作和学术交流,本实验室针对上述七大脑重大疾病设立开放课题,每年进行公开招标。2015年度我们在以往工作基础上,将以如下研究方向作为本实验室开放课题的优先资助内容:

(一)阿尔茨海默病

  阿尔茨海默病(AD)是发病率最高的神经退行性疾病,是造成晚年残疾的主要病因之一。早期发现对控制AD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痴呆的发病机制极其复杂,病因学尚不清楚,目前的治疗方法仅能缓解症状,不能改变疾病病程,尚无特效治疗或逆转疾病进展的治疗药物。所以关于老年期痴呆的各方面研究日益受到医学界的重视,明确AD的病因、发病机制规律以及早期临床特点,寻找AD标志物早期发现和明确诊断AD,寻找有效的老年痴呆预防和治疗措施是世界瞩目的重大课题。 本方向以AD的基础与临床应用研究为基本研究方向,针对AD的病因和发病机制不明,早期诊断困难以及AD治疗药物缺乏等一系列急需解决的重大临床和基础问题,从流行病学、分子生物学、神经影像学、遗传学、动物模型、以及神经心理学等方面对痴呆的早期临床和影像特点,发病转归规律、遗传学发病机制、AD标志物以及作用在AD复杂发病机制中多个靶点的药物等进行了深入研究和探讨,以利于早期发现和诊断AD,进一步明确AD的发病机理,从根本上预防和治疗痴呆。

具体方向:

1)轻度认知障碍和痴呆的流行病学调查研究,建立AD临床信息数据库、医学影像数据库和生物标本数据库,明确轻度认知障碍和痴呆的危险因素,以及轻度认知障碍转归为痴呆的规律。

2  AD的病因学和发病机制研究,明确易感基因、线粒体功能和关键脑区在AD发病中的意义。

3  AD的早期预警和诊断学研究,寻找和确定AD的影像学和外周标志物。

4)抗AD新药何首乌二苯乙烯苷、参乌胶囊和山茱萸环烯醚萜苷的研究与开发。

(二)帕金森病

  帕金森病是一常见随龄发生的神经推行性疾病,以选择性多巴胺神经元变性死亡,临床上出现运动迟缓、震颤、肌张力增高,严重影响病人生活质量。目前尚无有效的客观诊断和阻断神经细胞变性过程的治愈疾病的手段,主要依靠临床大夫的主观诊断和对症治疗。从根本上解决神经变性病给人类带来的痛苦和负担的方法是能够减缓或阻断神经细胞的变性过程,甚至预防疾病的发生。要达到这一目的,需要研发一系列的从基因到非运动症状和分子影像学标记物,用来早期预警、发现和诊断高危人群和早期患者。因此,针对本研究方向的开放课题主要围绕分子标记物和神经保护药物研发为原则。

具体方向:

1)针对多巴胺神经元的分子影像学生物标记物研究

2)帕金森病相关基因研究

3)多巴胺神经元变性死亡机制研究

4)神经保护性治疗方法研究

(三)脑卒中

  脑血管病已经成为我国居民的第一杀手。脑血管病是一个多因素参与,异质性非常强的慢性疾病,涉及复杂的病生理机制,病程涉及代谢、炎症反应、组织再生、血流动力学改变等多种复杂的病理生理机制,取材的困难,不同的病因与发病机制预后和诊疗完全不同,因此探索个体化疾病分期、分层靶向诊疗尤为重要。因此,以临床问题为出发点,利用基于不同病因分型的临床数据与样本资源库,结合分子生物学、基因组学、蛋白组学、组织病理、流行病学、动物模型及神经影像学等手段,以脑卒中的易感基因多态性及蛋白组学表达谱解析、病理生理及发病机制、神经损伤的修复及干预等为主要目标,探讨我国脑血管病的遗传特点、发病机理、早期诊断和治疗方法是本部分开放课题的总方向

具体方向:

1)建立基于不同病因分型的临床数据与样本资源库、基因组学与药物基因组学工作站;建立以分子分型为基础的新药发现、筛选、临床前评价与临床评价平台。

2)针对高危人群、TIA患者,提出预防脑卒中发病的预警标志物以及干预靶点。

3)发现国人不同脑卒中亚型的相应的易感基因和遗传标志物,为不同亚型脑卒中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和干预靶点。

4)鉴定不同脑卒中亚型发生发展过程中的特征性分子表达谱(蛋白质、miRNA水平)改变,为不同亚型、不同阶段脑卒中的诊治提供理论依据和干预靶点。

4)通过对药物代谢酶和转运蛋白的研究,探讨分子分型对药物代谢及疗效的影响。

(四)脑肿瘤

  脑肿瘤流行病学的统计资料在国内外报道较多,发病率日趋增高, 分子病理诊断指导脑肿瘤临床个性化治疗是提高临床治疗效果的有效手段,目前已有大量的研究基础,亟待开展转化医学研究向临床应用转化。如中国人群胶质母细胞瘤靶向治疗的分子通路特征及耐药机制研究、中国人群少突胶质细胞肿瘤1p/19q LOH的区域性分子遗传学特征研究、脑胶质瘤的血浆替代性生物标志物研究、垂体瘤分子病理指导个性化治疗的初步研究等。因此,紧密结合临床需求,以转化医学的研究思维,进行分子生物学、基因组学、蛋白组学、组织病理学等多学科交叉、多方法综合的研究。以分子病理诊断指导脑肿瘤临床个性化治疗,全面提高临床治疗效果为主要目标,寻找脑肿瘤的分子表标志物、新型分子靶点是本部分开放课题的总方向。

具体方向:

1  ADV-TK基因联合手术治疗恶性胶质瘤的临床有效性研究。

2)恶性胶质瘤预后判断分子标志物的研究:包括对MMPsP53CD44P16等检测。

3)脑肿瘤干细胞靶向治疗研究:分离、鉴定脑肿瘤干细胞,针对脑胶质瘤干细胞特异性信号转导网络建立靶向治疗策略。

4)研究肿瘤靶向药物的作用机制和耐药机制,为胶质瘤寻找新的治疗靶点。

5)垂体瘤分子靶点筛选和靶向治疗研究,建立垂体瘤分子分类检测芯片及相应的治疗方案。

(五)神经损伤与修复

  各种原因(外伤、血管病、变性病、炎症等)造成的神经组织损伤是后果极为严重的病理表现,是各类神经系统疾患特别是“脑重大疾病”过程的主要归宿,也是致使病人死亡、残废的主要原因。其中,最常见的神经损伤见于脑卒中、脊髓外伤以及周围神经外伤即造成的中枢或周围神经组织结构和功能破坏的严重疾患。神经组织特别是中枢神经组织在损伤后难以再生,这包括神经元本身在成年后不能新生以及损伤后存在不利于神经再生微环境另方面因素。因此,以转化医学理念为指导,针对神经损伤后再生、修复的理论及实践问题进行研究探索(包括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是本部分开放课题的总方向。

具体方向:

1)组织工程和干细胞技术修复神经组织损伤的理论和实践研究

2)神经干细胞再编程及增殖、分化内、外因调控的研究

3)促进神经组织存活、再生的人工生物材料的研制

4)影响神经发育、再生的有关生物活性分子及机制研究

5)神经损伤的康复手段和机制研究

6)修复脊髓损伤的新技术和机制研究

7)有关神经损伤修复的伦理学研究

(六)癫痫

  癫痫是一种慢性疾病,表现为临床的发作,由各种原因(胎儿宫内和出生时缺氧、发育畸形、遗传代谢病、外伤、血管病、变性病、肿瘤和炎症等)造成的脑皮层组织结构异常、或损伤而致大脑神经元的异常放电而产生。约65%的患者通过药物治疗有效,余下35%多种药物不能控制,而成为难治性癫痫,其中多数与脑皮层致癫痫灶相关,可通过精确的神经影像和电生理定位和手术治疗而治愈。儿童难治性癫痫还会常影响脑发育,而产生认知障碍、发作致残,早期诊断和治疗,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十分重要。因此,以转化医学理念为指导,利用先进的颅内电极植入和立体脑电图、脑磁图和MR等新技术对脑功能和痫灶进行定位,针对癫痫病因学、发生机制及其传导通路、新药开发问题、基因治疗和神经调控治疗机制等问题进行研究探索(包括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是本部分开放课题的总方向。

具体方向:

1) 受体不同基因型与癫痫发作和综合征发病的关系

2) 神经递质在癫痫发病中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及根据神经递质作用癫痫的机制开发新的抗癫痫药物的靶点

3Rasmussen 脑炎病理和发病机理的研究

4) 大脑功能的可塑性研究

5) 癫痫神经网络机制和传播的研究

6) 多学科癫痫评估系统的研究

7) 癫痫治疗学研究:

1)新皮层痫灶的精确定位和高选择切除;

2)神经调控~电磁刺激治疗顽固性癫痫

3)功能区皮层热灼术应用于顽固性癫痫的治疗研究

4)国产脑起搏器和迷走神经刺激器的研制和开发。

8) 癫痫患者脑标本库及血标本库的建立研究

(七)抑郁症

  抑郁症在全球范围内都具有很高的发病率,据世界卫生组织最新调查统计分析,全球抑郁症的发病率约为3.1%;我国发病率约为3%-5%。作为一种高致残性疾病,抑郁症是一个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但迄今病因和发病机制仍然不明,加上抑郁症的临床症状复杂多样、缺乏相应的客观生物学指标,目前在诊断上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精神科医师的主观经验和推测,难免造成疾病的误诊与漏诊,以致延误治疗,而现有各种治疗手段则仍停留在对症处理水平,因此以多层次和多学科综合研究抑郁症的发生机理、筛选早期诊断指标,建立抑郁症早期诊断方法和标准化综合治疗模式以推动临床精神疾病治疗的规范化和发展是本部分研究开放课题的总方向。

具体方向:

1)抑郁症病例资源库的建立

2)抑郁症病因、发病机制的研究和新药开发

3)抑郁症的高级脑功能研究

4)抑郁症的治疗新靶标、新手段以及全程标准化治疗的研究

5)抑郁症的心理治疗研究


二、开放课题设置数量,单项课题资助额度

  2015年本实验室拟资助5-10项开放性课题,总经费为25万,平均每项课题资助强度为5万(分两年拨款),起至年月为201503-201702月。


三、开放课题申请人的要求

1、 申请人须为本实验室在编以外的科技人员,并且已经在所申请的研究方向上取得了比较好的研究成果或前期研究基础。

2、申请人应该具备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或具有博士学位。

3、 申请人必须是课题研究工作的实际主持人,学风正派、治学严谨。开放课题立项向中青年倾斜。申请人的年龄在申报当年一般不超过45周岁。

4、申请人能保证开放课题研究所需要的时问投入,并有一定的时间到重点实验室开展研究工作。

5、申请人须承诺在承担开放课题中形成的成果(专著、论文或其它科技学术作品等)标注“北京市脑重大疾病重点实验室(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资助”的说明,同时履行与重点实验室及其所在学校共同达成的有关知识产权关系协议。


四、开放课题管理及经费要求

1、所有开放课题均需遵守《首都医科大学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管理要求》的其他相关要求。

2、本重点实验室负责开放研究课题的申报受理、课题管理以及成果建档管理,并为开放课题研究工作的顺利进行提供必要的支持和服务。

3、学校科技处负责审批经过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评定的课题立项计划,监督指导课题立项和管理工作,统一安排并协调落实开放课题研究经费。

4、开放研究课题实行课题负责人负责制。课题负责人领导课题组成员完成目标任务,接受学校科研管理部门及重点实验室的监督和检查,处理与课题相关的事务。

5、开放课题经费主要用于支付研究工作所需的实验材料费、论文发表、资料费、复印费等科研业务费,一般不用于增置仪器设备等固定资产与劳务费。经费开支范围和标准要符合国家、北京市及学校的财务规定。课题负责人不得随意更改经审定的经费计划;确需更改的须经实验室主任审批。



五、申请者需联系本实验室副教授以上的课题组为合作课题组,对拟申报的课题进行讨论,形成课题研究计划,并填写申请书,由所在单位签章同意后,将申请书一式三份寄到本实验室,并将申请书的电子版发到973cn@ccmu.edu.cn


六、审批程序

1.实验室收到申请书后,组织专家评审。

2.实验室主任办公会议根据专家评审意见,提出拟资助的项目,提交实验室学术委员会通过。

申请书书面材料提交的截止时间为2015315日(以当地邮戳为准)

实验室通讯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右安门外西头条10号,首都医科大学北京脑重大疾病研究院科技开发处。

邮 编:100069

联系人:张丽娟

联系电话:010-83981895

Email: 973cn@ccmu.edu.cn

 北京市脑重大疾病重点实验室

时间:2015128






关闭窗口
  copyright © 首都医科大学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0013688     京公网安备110402430014号